好久没更新过微信这个app了,昨晚更新后发现,多了很多“人性化”的功能,其中一个让我认为最“人性化”的功能,莫过于: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
昨晚更新微信app后,点了几个朋友的朋友圈,显示一条横线,横线下面显示朋友只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今天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能问下为什么你们都开允许朋友显示三天这个功能吗?
有人说:三天前的都是留给自己看的。
有人说:把一些过去隐藏起来,不想让现在的好友知道。
也许你的票圈里有帮微商朋友转发过的小广告,又睡不着时矫情的状态,有和前任的合照等。
为什么说这个功能“人性化”呢?我觉得这个功能是多数普通用户不会想到的,可腾讯出这个功能看似更好的保护了那些想保护自己过去又不舍得删掉以前那些状态或者说发过的状态多到删不完的人。
刚写完开头,想整理下思绪的时候,刷了下朋友圈,今天票圈疯狂的在发这个图,还有配字:我们互删吧。
我一直都没开过那个非好友显示最近十条朋友圈,因为觉得这个功能更会泄露隐私。
比如加一个群,群里的某个陌生人点开你的资料,就可以看见你的票圈内容,包括里面可能有自拍,定位等等。
找了个同学群随便打开没有加为好友的同学,发现几乎没有人开这个功能。
以前的微信加的都是认识的人,几乎很少人对别人设置“不让TA看我的朋友圈”和“不看TA的朋友圈”。这个设置普遍存在于对自己爸妈,对亲戚。
可现在,遇见的可以聊两句的人,对方就会说:“加个微信吧。”
微信联系人数变得越来越多,泛泛之交的联系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同意对方的好友请求的第一步:设置不让TA看我的朋友圈。
以前我没有对我妈设置过这个功能,有段时间,我发了什么状态,都会被她念叨几句,于是我就设置了。
后来她学会了微信大部分操作后,我也被她设置了“不让TA看我的朋友圈”这个功能。
至于为什么不让我看她的朋友圈,我都现在还想不明白。
有人说,朋友圈是了解一个人最近生活的一个途径,通过朋友圈可以知道,某个朋友最近去哪里玩了,吃了什么美食,就算不用保持联系,也可以知道TA最近的生活状态。
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很极力的反对通过朋友圈来了解别人。
她说:“关心你的人会打开对话框跟你联系,而不是通过朋友圈了解你最近过的好不好。”
大多数人在朋友圈和实际生活表现的是不同的一面,比如有一次她穿了一件喜欢的衣服去参加面试,当她看见评论说:“哇,你又出去浪了啊。”
她当时心里想:我面试了一个早上,累死了,真像你们说的是出去玩就好了。
昨晚有人跟我说:“要是微信也有已读功能就好了,我就能看见他读了信息了没有。”
我以前很喜欢用微博私信功能,因为有个已读功能,这个功能的好处是即使对方回的很慢,我也不用傻傻的在那等回复。突然想起之前写过的『我在,可是我不想回复』
恰巧因为展示最近三天这个功能,才知道,谁是真正会来关心你的人。恰巧没有这个已读功能,我才不会知道了你已读过这条信息,却没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