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 爬 蚱
傍晚散步,看到许多人逮爬蚱的情景,随手发了个朋友圈。并不是因为新鲜或惊奇,而是
回味起小时候的场景来啦。
爬蚱,学名叫金蝉,脱壳后叫知了,会展翅高飞。或许这么一说朋友们恍然大迷瞪啦——原来是知了呀。
我们这里土语叫它爬蚱,是不是因为它六指着地爬行啊!其实爬蚱不只是在地上爬行,它会爬到高高的树杆上。有时候还挺佩服这么个小动物力量如此强大。
还是从头说说爬蚱是怎么来的吧:这里可能会纠结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无论先有什么吧,咱们就从知了的卵谈起。
知了展翅高飞的时候常常落在树枝上高歌,然后会在比较细小的枝条上留下卵,白色、精透、小巧、椭圆。这样的卵在刮风下雨,或者震雷会落到泥土里,从此算是找到温床啦,开始它的成长,慢慢变成幼虫,逐渐长大,等长到大约三公分长,像成人拇指那么粗的时候,就会破土问世啦。都说这个阶段要经过三年,其实我也没有考证过,呵呵。
爬蚱都是夏天出土的,我们这里是小麦收割以后的时段。整个阶段也就两三个月吧。
小时候农村不富有,除了自家偶尔杀只鸡吃,就等春节的美食啦。但夏季可是吃肉肉的最佳时节,既不需要钱买,还是高营养美餐,那就是爬蚱。傍晚家家户户也可以说人人都出来逮爬蚱。爬蚱离开洞洞后,找一个比较近的树干往上爬,到高高的树干上或者树叶上脱壳。很多时候我们不等爬那么高就逮个正着,甚至不等它上树,更有甚者会提前拿着铁锹把树下翻一遍,把爬蚱给刨出来。
逮爬蚱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姐姐每晚等大多数人休息以后,还会再出门逮,往往那时候逮到很多。我是经常跟着的。桃子成熟过后,只剩下稠密的叶子,爬蚱爬上去是看不清的,等待晚一些时候 现在说大概十一点左右吧,爬蚱开始脱壳变知了啦。那个时候它是很没有力气的,甚至没有知觉,只要轻轻摇摇树干就会听到噗噗踏踏的落地声,然后你就可以在树下找知了啦,嫩嫩的,白白的,脱壳的,半脱壳的都有。呵呵 不大一会就会逮到很多很多。看到一盆战利品时,心情乐开了花。第二天早上就有香味十足的干煸金蝉上桌啦。虽然那时候没有自然粉之类的,但也美味到无可代替。
除了晚上,下雨的天气里爬蚱也会破土而出,往往越是下雨小孩子越往外跑,就是惦记着爬蚱破土呢。
丫头五六岁时我们住在老市委院子里,树木很多,爬蚱也很多。周边的市民天天去逮,我们也天天逮上十几二十几个,学着记忆中姐姐的做法随手把它干煸喽,撒上盐粉和自然粉等。看着丫头美美的吃状,真叫一个醉心。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逮过爬蚱,有时候遇见也不想弯腰拾起,总感觉比以前少了很多,是因为喷洒农药,还是市区本来就少啊。不过近几年看到逮爬蚱的人越来越多啦。注重环境啦,绿化跟得上,树木多了,爬蚱也就又多了呗。
科技发达了,听说现在可以种植爬蚱,形成产业链条。不过自然生成的也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经济来源。老家梨园每到这个季节都盛产爬蚱。年年大批量出售。因为人们逮爬蚱的技术提高了,在树干低处缠一段胶带,很滑的感觉,爬蚱抓不牢,就会翻滚落地,所以就可以静坐树下等爬蚱啦 呵呵 比守株待兔收获准多了。
听到知了的叫声,偶感会有不同。南方的知了来了!和爱人也讨论过这话题,大概是随着南方的树种迁徙而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