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彦老师--《十日谈》第22讲:工具的哲学
以下是本人的课后心得。
谈到学习的工具,我可能平时使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幕布。因为幕布方便于清单管理。这个是非常适合记录工作的。
自打我到读书会工作之后,就有非常多的细节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是需要我去做的。如果没有做工作记录或者是备忘,很有可能一天当中就会漏掉好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去做,也没有办法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一个分类。这个时候一个工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从工作到现在,一直不断的在升级自己的工作记录模式,从一开始非常的繁琐,到现在的越来越简洁。但是工具基本上是没有换过的,都是在用幕布。
彦彦老师在这一讲中提到的使用工具,最重要的是要去想用它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而不是一直研究他的方法。也就是说,不要太执着于“术”的层面,而是要想我们借用这个术,是需要去实现我们什么样的“道”的。
虽然我用的工具一直都是幕布,但我也很容易陷入迷思。我的迷思往往是怎么样记录才可以显得更清晰。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思维的迷局,就是我会经常很执着于记录的格式有多好看,记录的内容有多清晰,仿佛这样会显得我的工作有多认真。从前的我,追求的是我的笔记有多好看,而不是我最终完成的任务是有多少?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迷思,因为我已经在研究这个笔记内容的上面花了很多的时间,而完全忘记了我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做我目标要做的那件事情,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也就是老师说的,执着于术的层面而忽略了真正的道,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的笔记也不断的去简化。来花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我要做的那件事情。
有关记笔记,还有一点我想聊的就是,上课是否一定要记笔记?我们在学习《终身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罗老师就不让我们记笔记,老师说,记笔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当你在写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就错过了最重要的内容。所以他一直都不提倡记笔记这件事情,尤其是在课程当中去记笔记。事实上同样的话,也不是只有罗老师说过。我一开始,也会因为听到课程中讲的一些精华的部分会很有那种想要记下来的冲动,包括身边的同学也都是这么认为的。很多人会在课后一直纠结于课程当中,老师讲的那些点到底是什么,想不起来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学进去。我觉得这也是陷入迷思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课程是否真的有学进去跟有没有记笔记,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我这一次上课就啥都没有记,但是我会发现我比那些执着于记笔记的同学记得内容更多。我也会通过每天写文章的方式,记录老师在课程课堂上讲到的那些知识点,也算是一个复盘,用文章的方式把它输出会加深我的印象。我会突然发现,原来有很多重要的点,其实我都记得住,只因为我真的用心去听课了,有很多的知识点,其实它能触动到我内心的,基本上就不会忘记。我越是想着,我要记住这个知识点,往往根本记不住,我越是不去在乎他到底总结了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说了什么样的金句,我反而能够记得很清楚。
课程中,老师想要强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真的去理解才是最重要的。理解之后就是学以致用,而不是记笔记。我以前上课也很喜欢记笔记,记到最后我会发现,我不过好像是在为了证明自己有在认真上课,而没有真的走心。而学完了之后,这些笔记其实我一次都没有看过。对于实践的内容能做到几分,这个也不得而知。所以上课最重要的是认真的倾听老师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倾听的过程中去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完了以后,其实可以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去把你真正的感悟写出来,也算是做了一次复盘。我认为感悟其实是会比记录一些内容来的重要很多。
要使用好一个工具,取决于使用工具的心态和目标是什么。我们不管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会管理这些工具。而不是被工具带跑。
以道驭术才是使用工具的意义所在。
分享近期在用有道云笔记来做的读书笔记。文字我是语音转换的,个人觉得比手写的高效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