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三天课,在校门口接到儿子,看上去状态还可以。
“怎么样累吗?”
“困的要死。”
“特别困?但是看上去倒还好。是早上特别困吗?”
“不是,早上还好。”
“早上还好?这太让我吃惊了,你每天都需要睡到11点起床,却还好?上个学期,你是一直处于昏睡状态的。”
“嗯,就是下午困的不行。”
“困的不行呀?睡觉了吗?”
“没有。”
“这么困还能不睡觉,你怎么办到的?”
“我不知道,我可能还是睡了。”
“睡了?”
“不知道。”
“趴在桌子上?”
“没有,可能是半睡半醒的状态吧。”
“哦,这样呀,这样也坚持不睡觉,不容易。”
“你是不是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写作业?”这次我决定不再问他有没有写作业,直接单刀直入了。
“嗯”我本来以为他会否认,没想到他承认了,这让我有些吃惊,儿子说这个话的时候表情有些沮丧。
“当时,你认为只要到了学校你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可以写作业了,但是发现不行,是不是特别失望?”
“嗯。”再次承认。
“面对现在这个状态,你是继续等待时间来解决问题还是尝试向外求助?”
儿子不吭声。
我心中有两个声音,第一个是他还没有做好准备,再等等,另一个声音是,我该推他一把,无论失败与否,甚至可能暂时对他照成伤害,我的情绪有些焦虑,但是不是特别重。
最后我决定继续谈话。
“你有没有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写作业的状态越来越差?”
“没有”
“是吗?原来你在学校是可以写作业的,比如,英语,数学,但是现在你完全没有办法写了。”
儿子不吭声了。
我心中两个声音又出现了,我选择继续,无法判断是在支持谁?
“你可以回忆一下你的变化,当你在寒假里呆在家里哪里也不去后,再外出你变得恐慌得不得了,站在马路上都在发抖,后来随着出去的次数增加,现在这个状况基本没有了,还有做地铁,考试焦虑,你一路下来一个个将这些都克服了,你非常勇敢,也非常了不起,原因只有一个你去面对他们,相反当你不愿去面对的时候你就变得得更焦虑,比如写作业。”
儿子不吭声。
我担心再继续对他打击过大,决定不再继续。
我准备放一本关于如何应对焦虑的书。
儿子说“我要睡觉”
我观察他的状态并不是很困,我感觉他未必能睡得着觉,他只是不想听这本书,他觉得烦躁。
写到这里我突然理解力孩子的情绪,不是不想改变,只是当时我挑起了让他这么烦躁的事情,他的情绪非常糟糕,他需要安静来平复自己的心情。
但是,当时的我被自己的焦虑控制了,我没有感受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我心里的故事是我说的这些话半点作用都没有,儿子连答应听到书都不听了,他不想改变,不想努力。
当时的我相信了自己的故事,所以有些焦虑,但是程度不重。
“在车上你说困,回到家你就会拿起pad,那么你怎么有时间听书呢?”
“不知道。”儿子说的时候不是特别愤怒,现在想来孩子突然被这么个打击压下来,能这样相对平静的回答我,真的是很大的进步,真的很了不起。
不过当时,我已经陷在自己的故事里了“你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在解决问题,但是越解决问题越严重,你需要的是新的方法,暑假的时候,我让你写作业,不是关心作业,而是希望你面对自己的恐惧,你不承认自己没法面对恐惧,我猜想你用了这些故事,过一个月再写也来得及,然后是最后两个星期就可以了,接下来是反正写不完写了也没有意义,让自己不用去面对恐惧,心安理得地过离苦得乐的生活,现在你面对的是更加多的恐惧。”
儿子不吭声。
我住了嘴,关了那么本书,开始放别的东西。
儿子如我预料的一样,没有睡着。
想到他宁愿装睡也不愿随便听个五分钟的书,我的故事再次出现了。
于是,我忍不住再说到“儿子呀,我一直提出寻求外界的帮助,比如请一个家教,但是你不愿意,你大概是这样想的,请家教是笨蛋才会做的事情,我如果请家教了,我就是笨蛋,我就没办法实现我的理想了,没有办法实现理想,那么生活就没有任何意义,那么还不如天天在家里打游戏混日子,你有没有发现你想到事我不做什么我就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你从来没有想过现在我能做得什么来帮助自己实现理想,从最简单的,你能做到事情做起,想一想现在你到底能做些什么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哪怕是最小的一步,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我其实还是有焦虑,我好想拖这孩子去见心理咨询师,好想让他现在就听听我推荐的书,好想他放下手机,好像他能试着去写作业,但是我知道这些现在的我没有办法做,我感觉自己说这些只是在支持自己,支持了这么久了,再支持下去也不好了,所以,我放弃了,安静下来,开车回家。
一回家,儿子就精神很好地拿起pad,过上了快活的生活。
我是马上记录这个过程,看看有些什么可以改进的,通过记录我再次发现思维故事对我们行为的影响,情绪才是我们的主人,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故事,我今天可能不会说这些,但是说对还是不对呢?不知道。
去上学期相比精神好了很多,情绪平稳了很多,其实孩子一直想追寻自己梦想的心从来没有改变,只是他没有方法,且恐惧恐惧本身,我到底能做些什么有效支持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