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第一次和父亲一起,到王老人集大姑家走亲戚的时候。那时我还没有到上学的年纪。由于大姑家就住在王老人集阜涡河边的老木桥的桥头。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对那座古老的老木桥依然还是记忆犹新。
记忆中,老木桥上不仅有许多来来往往赶集的行人。从阜涡路口穿过老木桥,一直延伸到集市里。每次逢集,街面上都是熙熙攘攘,来来往往赶集的人群。
桥面上的嘈杂声,叫卖声和吆喝声不绝入耳。桥下清澉见底的河水潺潺流动着。那是一个夏天的上午,当我脱掉鞋子,赤着脚第一次站在老木桥下的河水里时。一股清凉的感觉从脚心一直传遍到全身。我一面享受着桥下徐徐阴凉的河风,一面在桥下捡被河水流洗的非常圆润光滑的砂浆块。
由一段又一段粗大的老树干连接架起的老木桥。木桩看上去有些黝黑,由于怕木头容易腐朽,古老的造桥匠把每一段木头都是用上桐油的。那埋在水里的木桥桩看上去有些粗糙。在用手摸上去时还有些湿湿滑滑的,没有一点粗糙的感觉。
那时,桥下的流水里由于积满了砂浆。河水不但清潋,也不算太深。可木桥上下游的水面,不仅宽阔些,而且又是深不见底。
在我到老王人集上学的时候。由于年龄小,第一年是住在大姑家的。那时的老木桥就已经拆除不见了。河面上架起的是一座石板桥。
想起一座老木桥,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姑父。我的大姑父是从小读过私熟的有文化的人。他不仅说话轻声细语,而且对我像一个老父亲一样,总是和蔼可亲。在大姑家的堂屋里挂着一幅字画,字画的内容我依然记忆犹新。
字画的内容是《孟子·告子下》的内容:“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由于大姑父的大哥旧社会时是王老人集的保长,儿时我去大姑家,也曾见过他老人家几次。至于大姑父在天津外国语学院当教授的二哥,我是只听说过其人,是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只是大姑父家那幅字画是他二哥亲手写的。
在我刚来九江那些年。每年从九江回老家,由于要经过大姑家。我都是先看望过大姑和大姑父之后才回去的。
如今大姑和大姑父已经离世许多年了,我们还是没有把大姑和大姑父忘记。由于今年过年和清明节我都没有回去。爱人清明节回家时,也没有忘记给大姑和大姑父做清明的。
那座古老的老木桥,连同那一位又一位慈祥的老人。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再也见不到了。留下的只是童年的回忆,和对老人们深深的怀念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