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站的出口处,边郊地区,总是有站成一排的摩托车大军,摇手挥舞,热情洋溢在充满生活磨砺过的脸上。眼神殷切,行人未听其招揽,坐上其停靠在站台边上的三轮小摩的,也不气馁,转而投向下一波出来的乘客。
每次参加完朋友聚会,回到郊区的家里,都只能赶上最后一班地铁,然后看着黑暗中伫立的熄灯停摆的公交车,然后在众多的摩哥,摩姐的殷切眼神里,坐上了一辆略带陈旧,暗红色的三轮摩托车。
但我最喜欢的是那辆略带陈旧,跑起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却马力十足,容纳性又高,内部所配饰的座椅均以手工定制绒毯辅勉华表的三轮摩托车。驰骋在魔都11点过后的街道上,整个空气的气味和温度都随之呼啸翩翩,把手伸出窗外,晃动起来,感觉自己就像翻滚在世纪海浪边上的一枚暧昧贝壳,仰面是光,低头吻潮,那滋味甭提有多惬意了。
连呼吸,都满满是一股松露自然发酵出上瘾的甜美感。
“嗨,姑娘,到家了”
耳边亲切的话语打断幻想,我探身,熟练划开背后包的反转夹层,不多不少,拿出一张十元纸币,递给了秦姐。
该跑车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小蹦蹦”,宛如它律动的节奏,欢腾的跳跃在笔直的马路上。
其实其专业的名词叫做:短途人力三轮车。搁在民国时期,大概就是夜上海百乐门霓虹阑珊下的黄包车,才子佳人,晚风徐面,顺着各家弄堂来回几圈也能捡点小便宜。而在当今的上海郊区,这厮车,可都算是违规行驶,城管出现一次逮一次,逮一次扣一次车,除了扣车还会罚款,最低限额是3000块,对于跑来拉活儿的外地师傅来说,这差不多是他一个月起早贪黑用体力榨出的血汗钱了。
脸上经历了风吹日晒,带了点粗粝,带了点黝黑却盛满了笑意的脸颊,黑夜里,看着勾起的嘴角,即便是人在异乡,也有一股亲情的熟稔感。
参加完朋友聚会,搭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到2号线的终点站。天空已经墨水一般倾泻,我一出站台,就在搜索今天秦姐,在不在。
眼神在人群中转了两圈之后,终于看到隐在人群背后,努力向前够望的熟悉的笑脸。我喜欢坐秦姐的车,不单单是因为深夜里坐一位女司机的人力三轮车让人安心,更因为这一位来自东北戈壁却心怀南方沙砾般细腻的中年妇女,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地让自己生活充满色彩和一股向上的感染力。车厢里经常轮番放着二人转和昆曲,灰色棉衫,头发油腻乎乎,握着车把的双手上隐约露出斑点,估摸着是40岁的年纪,形象却浮现出更老一辈的沧桑。横看竖看都让我不由想起中学时代课本里鲁迅先生笔下,那些穷困潦倒为生活讨生计的可怜人。
外地人在上海的生存并不比在北京生存要好很多,无关温饱,不论优越与偏见,这座城市天然就孕育着干巴巴的现实种子,处处张扬着刀枪不入的坚硬凛冽,在寒风里,在岁月深处,坚强又屹立。
那些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选择来这里扎根的人儿呀,哪一个不是拼尽全力,哪一个不是破釜沉舟,哪一个不是顾左而失右,在归属感里湮没掉存在感,为原本吹弹可破的生活覆上层钢铁霜。
有时候,连我这种年轻人也会望而生畏,何况是秦姐,拖家带口还没有五险一金保障的秦姐。秦姐的老公在附近的工厂里做工人,虽然温饱可以满足,但是想要满足一个即将达到上学年龄快要入学的孩子来说,这样一个入学名额,是多么难。
秦姐的女儿,我在去年的时候见过,六岁的模样,很可爱,伶俐动人,扎两个小羊角辫,在车上总是随着二人转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童声童语环绕,一路上的疲乏也随着起伏不定的声调而舒缓不少。去年冬天的时候,她和秦姐一起迎着冷风晓月出车,脸蛋都活生生被冻出了高原红。
“家里人都得出去务工,她爸今晚正好夜班,只好带着一起来拉活儿。”原来,秦姐丈夫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都需要夜班,秦姐不得不把孩子待在身边。
“她,不上学吗?”
“户口限制,上不了。再说就算有机会也得先把学费赚够,我们啊,得再接再厉!”,秦姐呵呵笑,车外的风声呼呼吹着……像极了现在生活里的波澜,她内心的窗户却紧闭,不让风雨打扰了内心平静的半分。
尼采说人的内心就像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光亮,它的根就越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的深处。秦姐却不跟着哲人的路子去走。没钱吃大餐也在努力微笑,没钱换新衣也要精神抖擞,没钱买Iphone6也会拿出翻盖手机给大家看女儿开心的屏保。周末有空,不用拉活儿的时候,也是带着女儿去到公园里面享受天伦之乐。
她常说,日子还是要过的,再难,能难过到吃不上饭?现在,已经很满足了,能够在这里,踏踏实实地奋斗,明天总还是有希望的嘛!想太多,人也容易老的快,不想了,心情好了,每天早上起来,都是新的一天。人比人,总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干嘛了?每一天,我自己觉得有希望,就是最好的状态。
明明白白的穷,实实在在的笑,认识的越久,越觉得她像一个“不愤世嫉俗的自由主义者”。毫不牵强,生性随放,却时常把感恩挂在心上。上面那段对话的半年后,某天照常踏上我的豪华蹦蹦,竟意外发现那扇小小的窗户上贴了张A4纸,大大三个字“感谢信”,下面还附有小女孩举着奖状的一张照片。原来在很多乘客的捐款和热心联络下,秦姐的女儿终于可以上附近的子弟学校了,孩子的事情一朝落地,大人的心就褶皱全无,脸上的表情都松了一口气,那奔腾在路上的小跑车,仿佛是朝着希望的明天,马力十足。
富有是一种聚合,贫穷是一种发散。
前几日我冒冒失失坐秦姐去公司,结果钱没带够,在下车的时候才发现。
秦姐看出我的窘迫,说,不用给了,这么点路。
“那怎么行,您也不容易啊。”
“有啥不容易的!穷归穷,做人还是要开心嘛。载你我开心,要有需要我待会再送你回去?”
看着她轰鸣着小跑车,扬尘而去,内心对秦姐的满腔感怀,心里某盏油灯倏忽之间就被燃亮。我们常常抱怨工资少、房租高,朋友少,烦恼多,压力大。却忘记了上天赐予我们悠长年华时的最初意义:大抵是要警醒世人用努力博取愉悦,用善良拥抱冷眼,用精神超脱摆脱物质困扰,而不是假定制约出一条和生命背道而驰的评判准则,来自寻烦恼,让生命的质感随之凋落,让时间的韧性充满粗糙。
有部电影里的台词说得好:穷,不是看你口袋里面有多少,而是说你心里面有多少。
贫穷不是为了考验和雄辩,而是为了思考和平衡,通过一种空旷形态来启发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没有钱买一张演唱会门票,不如去世博馆看看许多免费画展。没有钱给女朋友奉上闪亮钻戒,不如捧着月色写封浪漫情诗。没有钱为爸爸妈妈买房看病常关心在侧,那就抽个节假日,买张火车票荡回去,三两青禾酒,双筷蘸籽油,常伴素菜边,陪他们吃顿简单家常饭。
人们最初的愿望本就很简单,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我们常常更想要的是生活中的稀疏平常的幸福感,别让物质感染了内心的纯净,来不及看清心里最想要的东西时,就已经蒙上了绚丽的色彩,直到百年以后,蒙尘的它,才能够呈现最初的模样。
看过很多电视剧,里面都是在人弥留之际,才领悟到生命的初态,只是想要平凡简单的幸福,悔不当初,却也只能给后代留下几句单薄的忠告。能够在正值当年的时候,拥有一份平静踏实的心境,是多么难得。
所以,作为年青一代的我们,存在即合理,不要永远只有埋怨的勇气,而忽略觉醒的能力。
如果你不想这么一直穷下去,那么请你,先把自己丰盛起来,少一点对生活的怨气,多一点对生活的感恩,让内心对生活抱以赤诚的态度,你以温柔相待,生活总会回报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