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6 “存在感与原型的呈现”备忘
今天是开年的第一次课,我们经由T在安达曼海的热带码头,遇到的那多紫色的睡莲开启了那一场关于存在感与原型的呈现的课程。
你曾经有过那样的经历吗?在某一刹那,被眼前的一物所凝固。仿佛在那刻你面见了天外来物般、却又有种似曾相识震撼心底的撞见。然后你驻足停留,不露声色的让自己与它来一场凝视?或许你当时只是觉得被吸引,但你在回忆中,或者某次说起,才顿时体味出,那一场的面见原来更有深意。我想那就是一场关于自我存在感的面见。你在这场面见中为自己驻足和停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确认的体现。
你会对匆匆而过的2017年有什么样的总结?之前在我看来,与其花时间总结2017,不如把时间放在2018的规划上。现在想来,都能很容易看到这种思路巨大的局限性。课中 T说:“完成2017年的总结,总结不好的就是稀里糊涂的梦幻的状态。凡是总结得好的人,他都是思路清晰。”是的,没有上一阶段的总结和反思,你怎么能更清晰的看到自己这个阶段的状态,你又怎么能给自己一个更加贴切的、更有实效性的规划呢?
仪式感、存在感、自我确认其实它们都是息息相关的。一种让自己在自己内心的芸芸众生中凸显出来,一种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与世界对话、活出自己的基础底座。
今天在课堂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分享和倾听了各自对于2017的回顾与对2018的展望。一颗心在小伙伴们真诚、善意、坦诚、调侃、幽默、自我鼓励、破烂壮阔的话语中,跌宕起伏。人生不易哈!一颗颗经历风雨的灵魂,绝不是怠惰和自怨自艾的理由,我们是一群要远征的人,我们要完成一场自我生命道路上的逆袭。我们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看得上的值得拥有的人生!
以下我讲对课程中抓到的几个点进行一个梳理:
1、仪式感中的——自我调动与激活
在戚贤分享她的2018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句,大意是:每周周日从大溪地开始一周的仪式感。是哈!多么神妙的安排,每周的第一天,我们聚在这里学习心理学、哲学、社会学、聊电影、阅读、谈论智性、体会情感、建构思维力、表达感受。生命中多么闪耀而美好的时光,从这里开始。
T:“知识只是基础,你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自我的调动和激活才是关键。”对于知识积淀不够、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我来说。这一年绝对是要强行军的一年。从积淀的层面,也从发出自己声音的层面。
2、自恋——存在感——焦虑的看见与转化
别人的自恋表达可能会灼伤你的自恋。我们需要更全面的自恋发展。存在感作为基础。这个基础将我们在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中形成有效的连接。更多转化我们焦虑的连接。
是哈!当你不足够肯定自己的时候,你的自恋水平处在低水平的时候。你总是容易在他人的成功和优势中厌弃自己,你总是需要他人的不断赞赏和肯定,才能稍微平缓下来。这种外在渴求的不稳定,造成了你自己内心的跌宕起伏。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解药在自恋的修复,而绝不是外在的不断求肯定。自恋低水平,带来的存在感低,内心的自我愤怒和攻击,和不被肯定的不安,引发一轮一轮的爆发以及由此而生的焦虑。这时一个艰难痛苦的死循环,如果你看不到你也转化不了的话。
3、我的2018看到世界、看到自己,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全面的参与到C&B、专业组、水星的课程中,在学习、工作和家庭中淘练自己,打出形状来!
4、情感的一般化状态
(1)焦虑
(2)从情感交缠,来看情感型人的一种典型表现。
结合某初中生案例,在他接到自己反感的班主任委托的:制作一张新年电子贺卡发到班级群的事件,来看情感型的人,在遇到事情时首先启动的是什么样的应对方式。
情感型的人,容易停留在情感的感受上面。情感型的人在社会中,最容易陷入情感的交缠,困缩在情感的交缠当中。容易忽略客体、情境,需要骨架和构架。从另一个情感型的人身上,看到情感型的短板,把思维拉进来吧!让维度再打开!
(3)情感的一般化状态——焦虑——看分离的原始程度。越原始焦虑就越强烈,防御就越原始。
第一场分离:与母亲的分离,有的人是通过初恋来进行分离的。青春期是最后时限。后面的分离就太困难了,必须与逆袭的方式。
在与原始母亲的分离这个点上,我想到的是物理分离与精神分离两种。两者不能完全等同,物理分离不代表精神分离,物理不分离也不代表精神不分离。主要还是在于子女内在主体的建构与支撑。
以下我简要回顾一下我与母亲分离的两个重要的点:
幼师毕业后,我想继续读书却成为父母不愿意承担的皮球,踢来踢去时我18岁,那种不被爱的感受,从隐晦的心里正式的走到阳光底下。生命中我第一次对自己下了狠决心,这辈子,我一定要独立!我想这应该算是,我与环境母亲、原生家庭、以及过往的第一次内心的脱离渴望吧!
在与母亲的物理分离,这个部分觉得我完成得很顺理成章,但是内心的愤怒怨念却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逐渐被点燃。在终于迎来第一个全心全意对自己好的人都幸福和温暖,背后原生家庭里曾经的不公平、偏爱他人的情感被全面揭开。不安全感猛烈袭来,用以抵抗和防御的,就是拼命的考试、拼命的争取认同和肯定。与母亲的分离,会激起太多童年以及早期太多感受性的回述。没有强大的防御,将会在巨大的不安全感和怨念中被淹没!
第二场分离:与情感伙伴的分离。在我青春期最稚嫩的期待里,暖男、成熟的暖男有着绝对的吸引力。第一次与情感伙伴的分离,我以为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以为他对我真的不重要,但是也就是在这场看似“突然”的分离里。引发了我内心最大的波澜。很深的被抛弃感带着少量的内疚,我持续两年常常会一个人的时候悄悄大哭不止、或者在触景生情时热泪盈眶。现在回想起来,像极了一个委屈的孩子。
这两场的分离,搅动起了自己最原始的被爱的欲望、不安全感和很深的被抛弃感。但是更多的是从心理层面的。在社会功能和外在生活工作方面,我毅然决然是那个独立的、最乐观和积极的孩子,尽管有焦虑、有急躁。
偶尔回望来时路,又是不一样的看见。每一次梳理都是一种澄清,让它成为生命中坚定向前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