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学习新思想、担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委员读书活动、“转树作抓”巩固提升行动,贯穿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能力建设。“拼经济,拼项目,拼环境”,当好“拼命三郎”,拼的其实还是能力,没有能力,不可能拼得赢。无论是学,还是干,抑或是助,都必须由能力支撑。有能力,才能学得好,干得实,助得准。
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思考又贯穿学习和实践全过程。学习,又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当然,被动学习,并不等于消极学习,而是组织(单位)组织的学习,提供的机会、平台,并不针对你,但你在其中,并在其中受教受益提高。比如读书班、学习会、培训课等。也有一种可能,你不仅是学者,还是师者,给别人讲课,不学,何以为师,如何讲好?还有一种可能,你不仅是参与者,还是发言者,不学,何以发出高见,如何赢得掌声?
个人在人社部门工作时,力倡力推“科长讲堂”“人社讲堂”,在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时,主导推行“纪检监察大讲堂”(清风讲堂、“全小莲”大讲堂),愚以为对于提升干部能力素质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让干部上讲台、让干部讲干事”,让“干的讲、讲的干、干讲的”,对于其对业务的系统梳理、精准把握和口才(表达)、胆识(表现)的锻炼都产生了积极效果,讲的纵向上理解、听的横向上了解都更进一层。到现在单位工作后,也利用工作便利和地利优势,力建或有意将搞好“政协讲堂”“委员讲堂”“青年(机关)讲堂”写进领导讲话材料、有关文件之中,希望能落地成为现实。这么多年,一个切身体会:难不在建立机制,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成在坚持。
最近看到外地不断推出讲堂类新闻报道,不由得又触及神经,不得不再说两句。关于“三大讲堂”,可能有人会觉得麻烦。其实并不复杂,也不麻烦。“三大讲堂”与“三个组”有密切关系,将理论学习中心组、委员学习小组、机关青年学习小组与“三大讲堂”对接起来,组织起来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请人讲课就是政协讲堂,委员学习小组委员讲课就是委员讲堂,机关青年小组举办讲座就是青年(机关)讲堂,各自有侧重点,政协讲堂侧重政冶、经济等大的方面,委员讲堂侧重履职,青年(机关)讲堂侧重公文、信息写作、办会等具体工作。
有了上述基础,扩大范围,搞好结合,覆盖面、受益面扩大。政协讲堂,可将常委会专题讲座、学习会专题讲座、主题报告以及举办的培训班次纳入;委员讲堂,可从小组提升至界别,由相应界别担任部门领导的委员授课,为委员知情明政、为政协参政议政创造更好条件,也可依托委员工作室、委员联络站,由专业型委员讲专业的事,比如根雕、茶技茶艺等,但要纳入总体安排,统筹标注期次;青年讲堂,可扩大到整个机关,甚至延伸到县一级。
说白了,就是对接起来,结合起来,开展起来,扩展开来,坚持下来,做出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