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朋友俊杰写了一篇文章:我们活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其核心观点是:
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通过给自己当前之事赋予其他价值角度,正是通过转念而改变“现实世界”的方法。
我很认可他的这个观点,这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都可以运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李笑来在他的书中也提到过他曾经在考GRE背词汇的时候也用到了这个方法进行转念,设想自己每记住一个单词就赚到了多少多少钱,从而一举征服了GRE单词。
也是在今天,我看到彼尚在《轻而易举的富足》第1册第4天的功课里写到:
我们所看见的发生在我周围的每件事,我都赋予它一个意义。当我愿意放弃认为我知道其真正的意义,我注意到事情跟我想象的样子有很大差别。
今天,我领悟和明白我赋予事情的意义和其真正的目的毫无关系。我并不知道我所看见的真正意义。
同样是赋予一件事情以意义,却产生了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这令我非常疑惑。是他们其中谁说错了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跟妻子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她提的一个观点让我瞬间豁然开朗了:俊杰说的赋予事情以意义是站在我们外在的世界来说的,而彼尚说的赋予事情以意义是站在我们内在的世界来说。
比如当我们向陌生客户推销商品时,连续遭受的拒绝会在我们心中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挫败感和不自信。
在这件事情当中,向陌生客户推销商品就是我们外在世界所对应的事件,而其同时在我们心中产生的强烈挫败感和不自信就是我们内在世界对应的事件。
此时针对我们外在世界所对应的事件,就可以使用俊杰所写的方法对事件进行转念,赋予它以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即使我们转念了,赋予它以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了,发现还是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内心里那股强烈的挫败感和不自信并不会因为这一转念而消失,甚至越是抗拒或否认反而会变本加厉的强烈挫败和不自信。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解决内在的负面情绪,它就会阻碍我们顺利地改变外在的世界;或者即使我们成功地改变了外在世界,内在的负面情绪依然会一再创造出类似的外在情况。
这时候我们就要在内在世界里承认和接纳外在世界在我们内心所唤起的情绪。当我们面对这些情绪,经验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感觉之后,这些负面情绪就会逐渐消失。
就像彼尚在导读文章《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中所说的:
当你不抗拒你的感觉,反之,你愿意承认它并且经历这体验时,那感觉便失去凌驾于你的力量。唯有如此,你才会得到自由,让那经验过去——释放它,并且创造新的体验。
这也让我联想到电影《头脑特工队》中的小女孩在经历家庭搬迁而陷入孤独、难过甚至绝望时,即使乐乐多次跳出来赋予它积极的意义,依然阻止不了小女孩一步步走向绝望,直到忧忧控制着她完全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时,她才彻底释放了所有负面情绪,走出了绝望。
所以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在我们的外在世界积极地编织“意义之网”,更需要在我们的内在世界消极地面对我们内心的各种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