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着
走在图书馆前葱翠的小路上,淅沥的小雨清丽的洗刷着混凝土拼花路面,我忍不住停下脚步,与路边的小花悄悄对话:“为什么你向着天空的绽放,看上去是那样的极致?”
“因为我热爱被这小雨包裹、热爱被这清风抚摸。”小花轻轻摇摆,我似乎看到了花儿们在颔首微笑。一滴胖乎乎的雨冒冒失失的跌落在枫叶上,如同枫叶也在重重的点头附和似的。
不禁莞尔。
现在的我,经常会这样——
去聆听鸟鸣,去聆听孩童牙牙学语,甚至去聆听市井和路灯的无声燃起。
因为聆听这些声音就形同在聆听这颗星球博大的心跳。
我爱这朴实无华和亲切温馨。
使我深刻而真实的体会到,
此时此刻,
我站在这颗星球上,
生动的,
踏踏实实地,
活着。
(二)为什么要活成这样
还记得六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我逆行在人行道上,与上班的熙攘人群摩肩擦踵而过,急促的脚步伴着急促的语速,盛夏的热和速溶咖啡的芳香,无一不振奋着我的神经,我几乎要仰天大笑:“哈哈,上海,我来了!我简直爱死你了!”
带着满腔热血和一身抱负,我一头扎进高速运转的上海滩,忘我的冲刺和拼搏着。
“天道酬勤”,就是我人生中最有力量的格言。
六年过去了。我终于从一个小小的助理奋斗到主创,跳到梦寐以求的企业工作。我的薪水也以指数级别增长,不可同日而语。
但,一切都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
《我脑海中的橡皮擦》的男主可以不满设计动不动砸墙,说走就走。
而现实中的我呢?工作日加班、休息日加班、生日加班、纪念日加班、原定旅游的日子加班……
朋友问我周末能聚聚吗,我说那我周末告诉你。末尾我加了个调皮吐舌的表情,而我的心却像湿冷的海绵般苦涩的拧做一团……
《单身男女》中的吴彦祖为高圆圆设计了一栋大楼。
呵呵~华丽奢侈的想法。
我终日里被业主牵着鼻子走,哪怕一栋几百平的售楼处,前前后后出几十个方案也是家常便饭,然后,便是战战兢兢的等待垂青。
每天,在被否定、自我否定与自我信心重建中循环往复。
终于,在一次晚上23点挂掉总监打来的通宵加班通知的电话后,我崩溃大哭:“我到底为什么要活成这样,这种日子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不久,不知是心理原因还是生理原因,我爆发了很严重的荨麻疹,休克住院。
在住院的三天里,我每日躺在我的“加7”床上看书、玩手机,阳光洒下来的时候,医生们便准时来巡房,三餐点一到,自然会有阿姨来送饭。不得不承认,被嘘寒问暖的感觉,很好;这种“不奋斗”的日子,很好……我竟然爱上了住院,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出院后不久,我毅然决然的辞掉工作,哪怕为此付出不少的违约金。
我不干了。
因为,我实在是受够了。
(三)弯路
我不干了。
可是我却停不下来。
第二天,我便开始在网上寻找私活。
其实,房地产业早在去年年底就进入严冬期,不少公司都在裁员或降薪。私活的价格被压的极低,尽管如此,我依然从中选择了一个投标项目。
那段经历非常可怕。
因为,我发现我的创造思维枯竭了。其实早在辞职前,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也许这也是我辞职的原因之一。
六年来,我一直告诫自己前进、前进,但是我却没有上升。
的确,我的技能升了,职位升了,薪水升了,但是我却把我的灵感和创造力弄丢了。
这就像一株鲜花在用力的开过这一季后根烂了一样,前途一片茫茫。我既痛苦又迷茫。
可是我仍在努力。因为,还记得我的格言吗?”天道酬勤“。
我的先生说:”既然辞职了,就好好在家休息嘛。干嘛那么急着赚钱,我又不是不能养活你。“
我的字典里没有依靠,只有自力更生。否则,我会感到惶恐、不踏实。
意料之中的,投标没中,可我依然不免失落。
我想靠私活养活自己的想法似乎在瞬间化成泡沫,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吧,我每日趴在床上,看韩剧、美剧、看网络小说。这些都是我在加班时所奢想的。现在,我终于做到了,做的很彻底,但是我却更不开心。
因为,我觉得这种日子毫无意义。
现在想想,那时是纯粹的逃避,因为我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只好用外来的“瘾”来麻痹自己,来虚度时光。
先生原本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每天都乐呵呵的,也在某天夜晚情绪低落地说:“我其实一直都能很好的调节自己,除了在你向我抱怨的时候……”
好吧。那就让我回父母身边住段时间吧。我倔强的想。
每天清晨五点,被老爸拉起来去公园快走一小时,使我的身体轻盈了很多。
听到我在上海住院的消息,他觉得我受了莫大的苦,心疼的不得了。
殊不知,那是我最无忧无虑的日子。
我没说。因为,我是自私的,我居然享受父母担忧,他们的关爱使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在家里慢悠悠而平淡的日子里游逛,使我原本焦虑的心暂时沉淀下来。
闲来无事时,我翻开高中的日记,原本那清秀的字迹,已和现在的字迹大相径庭。
思想更是。
我讶异于自己那时的文笔,虽幼稚但清新。如今的我很厚重很浑浊。
还有高中时画的漫画、设计的服装,构思的画报、为自己的小说画的主角……
眼泪夺眶而出。为我逝去的才华。
(四)重见陆瑄
我有一年多没见陆瑄。
中间我们约过两次,皆因为时间对不上而不了了之。
我刚回上海不久,又收到了她的邀请,便欣然赴约。
那天她穿着柠檬黄的长裙和白色蕾丝罩衫,很美丽很动人,我很惊讶,她瘦了不少。
她把我从头到脚夸了一遍,殊不知那是我状态最不佳的时期。
她把我带到一家星巴克,环境不错,她说:”喝点什么?我请你。“
我实在是不喜欢喝咖啡,我说咱们换一家吧。
离开前,她拿出手机拍照,说她很喜欢这儿的环境。
环境的确不错,我附和道。我看着她,预感今晚她一定有话要说。
我们换了一家环境幽静的东南亚餐厅,她问我还在吃素吗。
我说已经放开了。
我曾经食素两年。因为我信佛。我去放生、拜山、念经、念咒,我认为佛法究竟而根本,人人皆应向佛,但是我也承认佛法高深难懂,我曾经真的很努力的学过、做过,但是我总坚持不下来。
每当我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我依然会将佛法抛诸脑后,任凭情绪摆布,这跟没学又有什么两样呢。
我告诉她我觉得自己退步太多。现在的我既世俗又冷漠,而且喜欢嫉妒别人。
她说她也一样。
但我敏锐的感觉到,她不一样。
坐在我面前的她,根本就不是一年前我所认识的那个陆瑄。
那时的她既迷茫又痛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就和此刻的我一样。
而现在的她思维清晰又富有逻辑,更饱含智慧。
她开始给我讲笔的故事。
在我听到一切都来源于”我“的时候,我的心中一震。
当时的光线很昏暗,但是我分明听见心中门响的声音,似乎嘎达一声,有光,照进来了。
我非常渴求那种光明,那份坦荡和希望。
笔的故事,后半部分当时我听的不是太懂,只知道是讲佛教的因果。但我实在渴求更多。
她便讲了麦克格西的故事,我听得将信将疑。
一个外国人?讲佛法?我差点想笑。
“如果你感兴趣,过两天有我们的读书会,你来吧。”她笑的爽朗。
而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相似佛法”我见的多了,是不是纯正的,何不去一探究竟?
唉,反正我都这样了,或许有用呢?
(五)《爱.种子》读书会
告别陆瑄之后,站在地铁上我就开始百度麦克格西。
看到他问他师傅如何经营公司,他师傅却拿出本《金刚经》晃给他看时,我哈哈大笑。
有趣至极。我真是很久没有笑的如此畅快了。
但是《金刚经》里到底有什么法宝呢?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总有点师傅在故弄玄虚的感觉。
之后的两天,我总是去百度麦克格西的文章,但是关于他的消息很少,而我,想知道更多。
我去的第一节读书会是《爱.种子》,当时已经快讲到尾声。
我是带着好奇心而来。
开门的是身穿白色中国风衣裙的长发及腰的姑娘,后来我才知道她是Wendy。淡雅的荷花映衬在衣襟上,甚是风雅飘逸。
坐在我斜对面的是戴着粉红羽毛耳环的小巧女孩,喜欢把玩胸前的发梢,显得俏皮而机智。那是慧琴。
我的好朋友陆瑄坐在我旁边,我安心多了。每次看到我,她的瞳孔都放光,很是可爱。
当时代课的老师是澳兜兜,因为放生的缘故,之前见过几次。
和陆瑄一样,她也是个开心果,很逗很好玩。
在四个人结伴的问题里,我的同伴是陆瑄、芳芳和欣谊。芳芳笑起来很有感染力,眉眼间不笑都带有笑的意思,很讨喜。欣谊的气质古典,说话慢条斯理,不紧不慢,看上去沉静温婉,但是非常坚定。
我喜欢这里。
因为喜欢这些人。
更喜欢他们友好和包容的态度。
第二次听到笔的故事,依然似懂非懂。
问题解答听的也是似是而非,云里雾里。
我想,我得回去看书了。
(六)初读《能断金刚》
我囫囵吞枣的看完《能断金刚》和《业力管理》,大体上对“空性”和“种子”有了个了解。
当时我的关注点几乎全在”种子“上面,心想,我到底种了什么”坏“种子,才使得我的今天如此辛苦。
我曾认为运气都是命里带的,是很难更改的。
当时,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天生劳苦命,不劳不得,多劳多得。所以,六年来,我呕心沥血,用“天道酬勤”四个大字耳提面命、压迫着自己,片刻未曾放松过。
难道这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方式,可以转变我的命运,使我生活的从容一点吗。
我是听过佛法可以改命,但是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带着疑问,我又去了读书会。
这是我第一次遇见王霞。
我曾听陆瑄提起过她,但是真没想到她是如此平易近人。
她总是能照顾到到场的每一个人,鼓励每个人发言。正是这样一次次的鼓励,使喜欢躲在人后的我,今天也能勇敢的站在台前,带领读书会。还有鼓励我们写文章。当然,这是后话。
依然是《爱.种子》读书会,在座的基本都是单身的小姑娘和小伙。我已经结婚了,但是我依然坐在那里,我想,反正理论都是相通的,虽然希望找到事业上的答案,但是运用的不都是相通的基本原理吗?
很神奇。我的经历恰好印证了“陪伴和伴侣”的关系。
我和我的先生就是在敬老院认识的,正当我全身心的投入到照顾老人的行为时,我们走到了一起。
也许我去敬老院的起因之一也有多结识朋友的意思,但当我放下杂念、真正沉浸在陪伴活动当中时,我的伴侣也真正来到了我身边。
起心动念,贵以诚。
这是在学习种子法则前就发生的故事。但却是美妙的印证。
在那一刻,我不禁感叹,麦克格西真的太伟大,居然能将高深莫测的佛法翻译成那样简单的一只笔的故事,将龙树菩萨的七条因果关联翻译成那么多条相对应的、符合当下社会现状的因果定律。深入浅出,善巧方便,这是多高的造诣才能达到的……
在那一刻,我才真真正正的向这套体系臣服。
(七)空性
读书会参加了七八节,我才听到了空性。
没错,每节课都在讲,每节课都在听,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一直没听进去。
因为我一直在思考种什么样的种子得什么样的结果,而忽视了空性。
所以,每当负面事件爆发时,我依然随着情绪上下翻飞,跳梁小丑般不得安生。
我喜欢问我家先生:”你看到我的转变了吗?“
”没有。“他半开玩笑。
但我知道,他说的是心里话。
因为我依然我行我素,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高兴。
虽然时时用“不能种下负面种子“来要求自己,但那只是在忍而已,不是真正的放下。阻止负面情绪往往只会带来后面更大、更可怕的爆发。
直到《能断金刚》上到第四章,我才恍然大悟,啊~这就是空性啊。
了悟到,一切呈现在面前的相都是空性的。
凡是有相皆是虚妄。我这才窥得此玄机中的万一。
我开始反思,我老盯着这个空空的果干嘛。
这一切都不是真实发生的,它们都是吹弹可破的泡沫啊,只是随着我的念头起落,兴风作浪而已。
那些看在我眼里的抱怨的人、生气的人、争吵的人,同样都是空空的壳。他们之所以看上去那么鲜活,是因为我相信他们真正存在。
而实际上呢,他们只不过是过去之我的代言人,把我过去的嘴脸和行为夸大的表演给我看罢了。
我发觉我不该被眼前的投影牵着鼻子走,去犯下更多更大的错。
我发觉,我的合伙人身上出现的清高孤傲、难合作,正是过去傲慢之我的投射。
虽然还是经过一番心理建设,但是面对这次负面事件,我终究能够慢慢放下了。
我开始意识到,需将每刻珍贵的当下,奉献给更多更美好的事。
我可以创造我想要的,我能够创造我想要的,我可以选择我想要的,因为一切皆来源于我。
过去固步自封的思想在那一瞬间土崩瓦解掉。
而我,重生了。
(八)瑜伽、冥想、六时书
麦克格西的三大法宝。
坦白说,瑜伽我实践的不多。
但是对我影响比较深的是妮古玛瑜伽中引入的三脉七轮的概念。
我以前虽听过,但是不求甚解。也不知是哪三脉哪七轮。
妮古玛瑜伽帮我重新梳理了这个知识。
麦克格西告诫我们做瑜伽时要微笑,因为这样有助于解开我们脉轮上的结。
我看过相似理论:当你在微笑时,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舒展的;而在你皱眉时,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可怜巴巴蜷缩着,五脏六腑也会皱成一团……
所以,去微笑吧,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
冥想我坚持过一个多月,中间又断了一个多月,最近重又拾了起来。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体会是,在净光老师带领的一日禅冥想中,我的心轮忽然高速旋转,就像有两个大个的齿轮在迅速旋转绞开一样,咯哒咯哒作响,全身发热,瞬间感受到慈悲力量的灌注,并因此感动至流泪。那种感受真的难以描述。
但日常的冥想更多的是带给我宁静和祥和。
非常的宁静。是与独处不一样的宁静。
是平淡的、宽慰的、是一望无际的广阔。
是舒适和放松。
每日静坐片刻,几乎是我最爱也最迫不及待想做的事。
近期的死亡冥想中,也时常升起美丽的念头:对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微笑、宽恕今天所有让我不愉快的事、今天最想做XX……
我报名了麦克格西在上海的三阶静修营,是关于冥想的。
也是因为热爱冥想的原因。
关于,六时书,起初我时断时续,没有太大感受。
直到上次陆瑄在读书会上分享了她的六时书记法,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
现在,每日里我会将“空性”列为第一观察要务。
因为我想播种更多的智慧,每日被智慧充满。
我曾经一度以为即使不记六时书,我也能够自我控制的很好,因为我是一个善恶非常分明的人。而自从重记六时书后,才知道先前的自己有多么可笑,每次在回忆自己之前的言行时,我才惊觉,原来不知不觉就已经这样想/做了。
六时书的好,只有真正用心去做,才能有所体会。
(九)回归平静
拼搏了六年,换来的唯有不安和焦虑,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钱,一点没能宽慰我。
但也感恩那六年,没有那六年的躁动就没有我此刻的平静。
现在,我已经清楚的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
学习金刚体系到现在已有四个月,算下来,共参加读书会近10次,阅读书籍近40本、书写文章45篇、画画9副、并且,开始练习英语口语和听力。
这些现在看来可能不算多,但是如果对比以前,数字为0,那就进步太大了。
更让我宽慰的是,上个月同事帮忙介绍了一个项目,我惊喜的发现,我的灵感回来了。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方案最后没有通过,但我自己深爱着那个idea,我清楚知道它的价值。
除了本行之外,我的头脑中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新奇创意产生。
我爱这充满创意思维的生活。
更爱那平静和慈悲。
四个月以来,我的心平静了许多,即便还有挫折和失败,但是我学会了微笑,因为我知道当下该怎么去应对,下一步怎样去做。
不慌不忙的,不紧不慢的。
我乐于做一个有慈悲心的人,我深刻的感受到,过去冷漠的那个我正在逐渐死去。
这就是我的回归之旅,
刚刚开始的,
甜蜜的,
回归之旅。
虽然未知还在继续,但我已坦然无虞。
后记:
《告别娑婆》中说:“要检测一个人修行生活的进步与否,绝不是凭着所谓的‘神秘经验’,反之,每个人都该诚实地自问:我选择这一修行途径后,是否越来越有爱心?心境也越来越平和?越来越容易宽恕?我是否甘心为自己的遭遇负责?我是否真的看得出批判是如此愚昧的事?
我的答案全部都是肯定的。
感谢麦克格西,感谢DCI,感谢一路走来所有的老师和朋友。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