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一部国产电影在国内上映,上映首日,全国排片率只有1.2%
11月25日,在第54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导演文晏凭借该片,获得最佳导演奖。
这部电影名叫——《嘉年华》
让我开始关注这部电影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曾经进入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提名名单;也不是因为,它提名了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三项重要大奖。
而是因为,在它的上映前夕,被各大媒体拿来与一部经典的韩国电影作对比,这部韩国电影名叫《熔炉》。
而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关于《熔炉》这部电影的故事,我相信,不论你是影迷与否,都会略有耳闻。特别是最近,曝光了一系列幼儿园的虐童和性侵事件后,这部6年前的电影,又重新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
这部豆瓣评分9.2的电影有多好?我只能说见仁见智,但它的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对于韩国的法律和社会影响之大,以至于今日,在国内发生了类似事件后,它的名字,还是被媒体和民众一次又一次地提及。
相信,它对于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好电影那么简单。甚至,它已经成为了,我们面对类似事件,一种最光明,最美好的夙愿。
那么说回来,这部《嘉年华》是否拥有与《熔炉》相同的魔力呢?这部国产电影是否能满足观众对于恶劣行为的诉求呢?
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从导演的角度出发,文晏老师也并没有想拍出一部“改变国家”的电影,但是问题确实摆在那里了,导演用自己的作品作出了行动,表达了自己的勇气,接下来,就看国家的了。
下面,从影片故事的角度来聊聊。
个人觉得,两部电影没有可比性,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故事。
虽然,两个故事的起因,都源于一起恶劣事件,但是,在《熔炉》里,加害者主要聚焦在学校的工作人员身上;而《嘉年华》里的伤害,则来自于牵扯到这个事件中,社会的方方面面。
应今年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血观音》的导演,杨雅喆老师的一句话——
没有人是局外人。
在《熔炉》里,故事的叙述,都围绕着这起事件的开端、发展和结尾。甚至在戏中,存在着大量的、直白的对被害者的施暴过程。部分的镜头,已经用上了拍惊悚片的拍法,相信看过的观众,都能体会到那种观影过程中的煎熬。
在《嘉年华》里,故事的推进并不是依靠事件本身,而是那一个个牵扯到故事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那些作为弱者的女性形象。
它,是关于社会底层人民的群像剧。
而对于影片里几乎所有的暴力事件,都通过了电影的剪辑和空镜头一一省略掉,表现尤为克制。但是精神上的伤害贯穿始终,观影过程极其地不安。
在结尾的段落,《熔炉》用了一个极其煽情的开放式结局,把故事推到了最高潮。个人认为,就是因为这个戛然而止的悲剧结局,才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共鸣,大大扩张了影片的影响力。
而《嘉年华》,呵呵……非常伟光正的中国式结局,感兴趣的欢迎到影院里一看究竟。
虽然,《嘉年华》这部电影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但是,我觉得它的缺点还是蛮明显的。
故事过于群像导致许多人物只流于表面;某些重要人物的突然消失导致情感的缺失;某些角色过于敏感不能展开,导致结局来得莫名其妙。
Anyway ,它还是一部值得你进电影院的作品。
这不是一部最好的电影,却是一部我们最需要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