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端午还有半个多月,你就会看到大街小巷摆满了子,好像是在提醒像我一样过日子恍惚的人们端午节的到来。
现在人们对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淡泊,连小孩子都置若无闻,主要的一点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都衣食无忧。对节日的感觉,我这一大把年龄让我的反应反倒要甚于孩子。每逢随着端午、过年、八月十五这些节日的临近,内心会多一份期待,极其渴望一起重度那些美好快乐时光……
几天前姐姐打来电话,说表姐腿疼要过来输液,可能会呆上一礼拜,问我过不过去。我是很想去看表姐可当时我报的一个画画课程还没结束,每天得看视频听直播有些犹豫,最后的决定就是抱着画本拿着画笔去奔往姐姐家。
表姐是我大舅的女儿,比我大十来岁,从小跟着姑姑也就是我妈妈一起长大,很疼我们,我们感情也好得像亲姐妹。平时难得见面,这次好容易姐妹三个凑一起,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包粽子。于是姐姐买了粽叶,米,蜜枣,然后煮,泡,洗……记忆中还是妈妈包粽子的步骤,但那时只会吃哪里操心着学了日后包呢?三个人左包右包终究没能包出妈妈的手艺来,虽然有点慢,包的也丑,但能和家人一起过节一起包粽子,重温儿时最美好的时光,那是很久都不曾的感动。
潜意识里,每年的端午节,还是希望回到儿时的端午节,回到那粽叶飘香的欢乐童年……
记忆中,小时候一到端午节,每家每户都要插艾叶,包粽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端午吃粽子和过年吃肉一样令我们神往。那时候孩子都多, 奶奶妈妈们个个都是包粽子的好手,六月虽是一年收割最忙的季节,女人不顾劳累总要加班加点弄些粽子来犒劳自己馋嘴的孩子与在田里出力的男人。往往是离端午还有十来天,妈就会打发爸爸去南沟的芦苇地去扯一篓子粽叶。当然,那时是随便扯不掏钱的,要多少都可以,只是扯到大的宽的粽叶就要早点去,迟了就剩下小叶了。粽叶回来要经过妈妈的手挑选,破的烂的窄的拣出来,宽的完整的留下与马莲泡一起用清水洗净,再放锅里煮十来分捞出用凉水浸泡。当然,糯米、红枣也要提前洗干净,和粽叶一样用凉水浸泡一个晚上。
第二天妈妈会早早起床包粽子。妈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勤快聪明人,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精益求精没半点马虎。包粽子手艺也绝对是一流的。只见她拿起捋好的粽叶朝内卷成斗状,左手握紧叶杯,塞几粒米,放一颗枣,接着再抓把米填上,在其余两个角再各放一颗枣,最后用食指扣住粽叶,右手卷起叶子盖上,再用马莲绳子一拧一绕,三下五除二捆好,一个胖乎乎有棱有角的粽子瞬间包好。当然我们也会搭把手帮妈妈理理粽叶,偶尔也学着包,但都是在玩新鲜,哪里入得妈妈的法眼?妈包的粽子既快又好,常常被邻居阿婶阿嫂叫到家里帮忙包。记忆里,我们家总是要比别人家包的多些,别人家孩子都吃完粽子嘴馋时,我们家有。那个年代,善良妈妈总是极尽宽容想方设法满足儿女们最原始的吃的欲望。
记忆里我家的粽子总要煮好久好久,馋巴巴的我们总是等呀等,好容易等到熄火了以为可以吃了,听到妈妈说还得热锅焖上一夜才能开吃,然后撅着小嘴不甘心似的爬到炕上去睡,想着第二天一定早早起床去吃。但往往是第二天没醒来就被那棕香味叫醒。捞起还冒着热气的粽子,三下五除二撕开粽叶,那软香的糯米,甜甜的红枣,醇香的花生往嘴里一抹,再细细咀嚼,感觉简直是人间的珍馐,是天下最好的美味。
那时端午吃个粽子与过年吃肉一样,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不懂事的我们常常会为谁多吃一个粽子而争来争去,当时不懂事的争执如今回忆起来心里泛着的是幸福的滋味和淡淡的甜……吃粽子的美好感觉能维持两到三天的功夫,可随着时光的流逝儿时的棕香味会陪伴我们很久甚至一生,那是父母赐予我们生活的甜蜜与幸福的味道,无尽的弥漫,永难挥去。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父母起早贪黑忙生意,端午节就很少有时间包粽子。想吃了会上集市上买些,当然棕香味远不如从前。
时光荏苒,初为人母的我仍然存蓄着儿时的记忆和眷恋。记得有一年,心血来潮,我自己买了些粽叶,糯米,红枣,花生,豆沙,开始独立操作包了一次粽子。城里不像村里有院子,锅小,盆小,地方小,我的第一次没人指导,完全是按记忆里妈妈的步骤进行的,刚开始不是两边漏米,就是马莲系不结实,后来经过几个实践后终于能出成品了。当时我特地给爸妈留出三十多个,妈妈生日那天我带回家,一家人围坐一起一起品尝我包的粽子,记得当时妈妈直夸的包的好。其实,我知道我那两下子哪里入得了妈妈的法眼,妈是对儿女成长的一种肯定,是对目前幸福生活的认同。
只是,二零零九年的冬天我的爸爸因病离我而去,次年的六月我的妈妈也因病撒手人寰,爱我的和我爱的那两个至亲相继离我而去,我的欢乐时光在那一刻也戛然而止……此后的好多年再没包过粽子。
如今,姐妹们的相聚让我再次重拾那份美好的感觉,手捧这寄托美好回忆的粽子,瞬间那股清香重又弥漫我的心田……一枚小小的粽子,承载了父母儿女多少温馨欢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