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柒年
编辑/柒年
插图/来源于相册
前段时间,我刚阅读完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对其尤为痴迷。它给人一种温馨且真切的感觉,不矫揉做作,严肃中偶尔掺杂着俏皮。
各种情绪在书信中一览无余,这大概就是书信的魅力所在。
回想起自己热衷于写信的那段时光,有点恍惚,仿佛已经过去了很久。
高中时与书信结缘,这给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不一样的窗。平常生活中说不出口的话,或是一时间并未出现在脑海里的话,在笔尖自然而然就写了出来。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用电子产品代替面对面的交谈已经变得so easy,但那时的我对写信却有着近乎顽固的偏执。我总觉得,写信的那种感觉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对回信的期待程度,对自己在信中的表达的满意程度,是写信时的快乐源泉。
上大学以来也并不是没有写过信,只是相对以前越来越少了,很多时候只习惯于在日记本上写下几句。
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我个人的书信时代的远去似乎也成了必然。高中毕业之后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建立起了自己新的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远了,之间的关联少了一部分,写信这种事反而变得稀有而又珍贵,只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不经意地出现。
大学里大家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很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事物共同充斥着时间,很难抽离开来。时间被占据着,写信也就变成了一件近乎奢侈的事儿。
书信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流行,大家都趋于更简便的交流方式。它仿佛成为了心思细腻的人所特有并珍重的一种交流方式。
以前喜欢写信是觉得它一件很有趣的事儿,同时也需要进行思考的行为。比起直接用语言交流,书信似乎有一种特殊情怀在里面。即使是分享生活中一件有感触的事情,在书信的承载下,也变得更有分量。比起用微信表达想念,书信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但写信常常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有些人根本不会理解这所谓的情怀。因此有个合适的对象进行交流也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很幸运的是海莲·汉芙遇上了弗兰克·德尔。
海莲在写给弗兰克的书信里有过这么一段的描写:正当我苦心孤诣一头热滔滔不绝时,她竟不耐烦地插嘴说‘你还真中毒不轻哎’。这下子你该明白了吧,弗兰基,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
看到这段时被触动了,脑海里瞬间闪过高中通信的那段时光。“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是多么高的一个评价啊!如同拥有一个灵魂伴侣,拥有另一个可以对话的自己。
情绪的宣泄和分享在书信中显得更为的绵长,然而好多人却越来越不愿意写信。仿佛时间成本太大,期待值又太高,总让人并不是那么地惬意。
朋友说自己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表达了。实际上我们还是会表达,有时候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从书信转为日记,从朋友圈转移至微博或者是更少认识自己的人的平台,形成自己的小空间,虽然有些空荡,却也有难得的安静与舒适。
表达欲依旧存在,只不过诉说的成本没有以前那么实在。我们尝试习惯快而简捷的生活,情感有时却变得高价而不可触及。
书信总是可以承载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也可以传递只言片语所不能表达出的情绪。而现在大多数人都不再写信,有一小部分人却依旧对写信这件事有着崇高的信仰。
写信是可以随心所欲,畅所欲言的。无论说的是好是坏,很多负面的情绪都会在书信传递的过程中逐渐消磨,而快乐,却能让收写信的双方都清晰地体会到。
我想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写信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有更便捷的表达方式,现代快捷的生活方式让人有太少的时间用来写信。
如今的一部分人只是觉得开心就哈哈哈哈哈,难过的时候甚至只用一个表情就可以将情绪敷衍了事,往往会在表达自己的时候感到言语匮乏,甚至写不出一些完整的语言来表达情绪,好像一切都可以借助外界的事物来进行表达。
写信这件事是有利于思考和形成自己的语言的,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也需要偶尔慢下来享受一下慢时光的快乐所在。
在听蒋方舟对《查令十字街84号》的解读时,她说:"现在的人不写信了,我一直觉得很遗憾,因为我很喜欢读书信集,信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时一种有对象的自言自语,我们想象的一个对象——因为有距离感,所以我们不会因为哪一句话说得不好而担心惹对方不高兴,而是尽情地表达。"
是啊,写信已经不再是一种当下常用的交流方式,大多数人都不太能感受得到写信时的那种复杂而又神秘的情感了,这是件多么让人遗憾的事儿。
另外感到遗憾的是,自己曾拥有的最真挚的书信时代,也悄然逝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只留下了淡淡的痕迹。
怀念用书信对话的时光,也怀念曾经写下的真挚而又热切的话语,至少,他们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永久地消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