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母亲只看到了女儿不端正的态度,从没看到孩子该有的情绪没有释放出来,一直被父母压制着,故而女孩才会情绪失控。
女孩能反抗,是好事,说明她有能力反抗,她意识到父母的咄咄逼人不合时宜,但不知道怎么表达。
父母用道理绑架了女儿的情绪:既然你错了,你就不该有任何情绪,要乖乖地任大人说教惩罚。
孰不知孩子不是扯线木偶,他们也会有情绪,也想有人安慰和包容。
试问:大人犯了错,希望不希望对方穷追猛打?甚至连该有的情绪也要赶尽杀绝?我想没有人希望被人如此对待。
可我们作为父母,总是居高临下,成为孩子情绪的统治者,拿着道理的棍棒,对孩子进行暴力统治。
我曾给女儿买了一件新衣服,到家后我才发现,上面的水晶钻掉了,女儿见状,立马哭起来了。
我的母亲,她的外婆连忙说:“我帮你缝上,没事儿,缝完跟新的一样。”母亲说完便找来针线,把掉下来的水晶缝到衣服上。
女儿还在哭,我看不过去了,呵斥道:你哭什么?缝上不就没事了?没完没了了,憋住!女儿哭得更厉害了。
我一把将女儿拉到面前,数落她:你听不懂吗?跟原来的一样,你至于哭成这样吗?
母亲边缝边说:你这二杆子脾气,孩子哭,多正常!哄哄就好了。
当时的我,依然不依不饶,硬是让女儿憋住了情绪。那一年冬天,我刚开始带女儿,从不待见孩子的情绪,总以为道理讲明白了,再不识相,就是麻五不论理,不应该。
若亲子关系里,只剩下道理,那该有多可悲?
孩子会觉得父母冷漠无情,他们不但不会听从父母的一味地说教,甚至还会将无处排解的情绪,反噬到自己身上,或者父母身上。
有的孩子喜欢吃手指、胳膊或者衣服等,身体某一部位不自主地抖动等,有的孩子脾气暴躁倔强,有的孩子则性情唯唯诺诺,这些都是孩子情绪抑郁的佐证。
这一点,在儿子小孬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很多时候,明明是他做错了,我跟他讲道理,他不听,倔强得很,还会翻旧账。
用道理来绑架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败笔。
给孩子讲道理前,要共情,要通情,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直至他的情绪完全散掉后,再试着讲道理。
同时,也要听听孩子的申诉,了解孩子的需求,从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且两不相伤。
昨天晚上,我没做他喜欢的鸡蛋面汤,对他说:咱们已经喝了半月的面汤了,换一换,要吃点粗粮,熬点粥喝。
他哭着说:粥不好喝,我不要喝粥,你不给我做面汤,我就吃零食,我明天早上出去吃饭,我还要去超市吃生煎包······他能把好几天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不如意事儿,全翻出来。
他的情绪没有释放出来,就算我把道理讲得再透也没用,甚至还会加剧他的郁结,愈发“伺候”。
最后,我才明白,他不想喝粥,是因为粥里没放南瓜,我不得不到楼下超市买来南瓜,给他做了南瓜红枣粥,这才如了他的意,用他的话说:真好喝呀。
他的坏情绪没了,我才跟他说:我们不能光喝面汤,也要喝点粥,这样才会长得高长得胖,好不好?小孬一口答应,“好,下次还给我做南瓜粥!”
再温柔地讲道理,也替代不了情绪的安抚。
一次,小孬把饭碗打碎了,他哇一下哭起来了,要搁平时,我肯定早吼起来了,他必然会哭得更厉害,根本听不进去我说什么。
这一次,我按下自己的情绪,抱住小孬说:不碍事,不碍事,换一个碗就是了,我再给你盛一碗,不哭了。
我给他重新盛了一碗饭,他止住了哭声,我帮他擦完眼泪,说:你下次不要把碗放到桌子边上,你的手容易碰到,好不好?
小孬眼里含着眼泪,却笑了:我又犯错了。我安慰他:没关系,我们都会犯错,犯完错能改,还是好宝宝,妈妈爱你。
小孬听完连忙说:妈,下次我把碗往里头搁搁,中不中?我摸摸他的头说:中!
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人天生就会带孩子。
不要以为用不吵不闹,温柔而坚定的语气,跟孩子讲道理,就算合格的父母了。
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一定懂得适时安抚孩子的情绪,要将心比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共情。
讲理,不如讲情,情到了,理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怕只怕我们挥起道理的屠刀,试图将孩子的情绪赶尽杀绝,冷酷,无情,咄咄逼人,存天理,灭情绪,这与屠夫没什么区别。
理是方的,情是圆的,外圆内方,话要软,情要深,理要直。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通情,情通晓了,自然能够达理。这样,亲子关系融洽,也能让孩子明事理。
千万别让讲道理,毁了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