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何意义?胡适先生言:从生物学意义上说,人生与狗生、猫生一样,并无特别的意义。任何动物的肉身都有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自然过程,这是不能强求的。但是,人类又跟阿猫阿狗判然有别——人有理性的大脑,人有创造意义的能力。
在《人生有何意义》的第一篇,胡适以老同学朱子平为引子,拉开了“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这个千古迷题。朱子平的经历,对今天的年轻人仍有深刻的参考意义。这个在胡适印象中“很有豪气”的人却在早婚早育、儿女满堂后,日渐变成了别人眼中老态毕现、潦倒的“神经病”……真令人唏嘘。
不过,朱子平的自述让我们发现所有问题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在物质条件窘迫的情形下便娶妻生子(且接二连三地生),能不把生活过得一团糟吗?没有经济基础支撑的婚育,将人的生活水平瞬间拉低。在吃不饱、睡不足的状况下,人要如何调动自己的热情、利用审美的眼光创造和享受生活?
到处借却借不到请亲戚吃饭的钱,使朱子平陷入了疑惑。他说自己一天到晚,甚至睡梦中都在喊“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什么的?”对此,胡适回应:作茧自缚。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意义的事?胡适没多说。不过对于朱子平的情况,我们可以试着猜想:少生孩子多赚钱。
毕竟,朱家已经饿死了一个孩子,“大孩子吃饭的本事也越来越大”,且“又生了一个女孩子”。难怪朱子平要发出疑问“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子,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他自己心里肯定清楚,这样的做人跟做小动物无异,而且小动物的后代不太可能被饿死,即使饿死了也不会像人类失去子女那么长久地悲伤。这种类比令人不舒服,但这就是铁一般的事实。
在接下来的篇章里,胡适提到了与人生意义紧密相关的几个命题:珍惜时间、认真工作、合理的物质追求、读书、思考以及发展业余兴趣。关于珍惜时间的话题,我们听得太多了,连一年级小学生都会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是好多大学生却常给我们上演“有的人二十几岁就死了,却在七十几岁才埋”的戏码。简言之,不愿意珍惜时间的人,就不要去探寻人生的意义了。
我们最好早点明白:工作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认真工作的人一定会得出些意义,只不过得出意义的多少罢了。找借口逃避工作的人毫无创造,自然也就无任何意义可言。契科夫说:我只有在工作得很久、还不停歇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的精神轻快,也觉得自己找到了活着的理由。的确,汗流浃背的人没时间悲春伤秋,工作本身已经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人生有何意义?这对他不是问题,因他在做的事就是答案。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这话任何时候都适用。不挨饿的人,才有余力思考人生。熊培云曾说,“人在年轻时如果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或是不确定自己适合干什么,又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努力多赚点钱,要么用心多读点书,想要让自己更自由,这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此类建议非常中肯。
至于多读书、勤思考及培养业余兴趣,都是当下流行的话题,这里就不多说了。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始终保持这些习惯,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意义。个中乐趣,只有亲身实践的人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