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联心”群的建立,是给为了孩子的成长愿意学习、愿意思考的爸爸妈妈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分享有心理科学依据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未来,我们还会提供基于心理学的易于操作的趣味早教项目,让早教成为家长与孩子互动的教育过程,也成为爸爸妈妈们育儿的得力助手。
为了方便大家在忙碌了一天后能够快速了解群里讨论的话题,我们特别把当天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以便大家有进一步的沟通、思考与成长。很抱歉这次因为中间时间外出,没有及时为大家整理,特做整理如下。
@董建树 期待已久的《小王子》音频版出现啦!这可是董老师和他人合作,一一点一点听写下来的。
6月29日
@董建树 然后每一集我和小吴老师一起听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实在听不出的就请大家补充,补充好的,小礼品一份,毛绒玩具一个。不过要最早告知的哟。
@董建树 我最爱的《小王子》汇总1,我最爱的《小王子》汇总2,这份难得的资料实在是太好拉啦!
7月4日
@李文怡 讨论帖 什么国外小孩儿从小学习区分Facts和Opinions?因为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这篇帖子我一直收藏着,之所以这两天又想跟大家分享,是因为在生活中遇到一件小事,但需要大家一起来做决定。当我做陈述时,我再一次感到,完全客观地陈述事实有多么困难!
就像帖子里说的,我们的文化里,就习惯于把观点和事实搅在一起。但这种习惯,从一个方面来说,不利于帮孩子梳理她们遇到的问题,不利于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自己的感受,进而影响到孩子学习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的情绪管理。
我想大家都听到过,也很能理解:影响人们情绪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所以,区分客观和主观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其实解决孩子们之间的问题,这一点也跟关键
@BaekChunhwa 太棒了!谢谢分享!
7月7日
@董建树 大家怎么看 为什么我没有游戏成瘾
@周娜 当生活处于失控的时候,至少在游戏中,可以找回一些控制感。
@董建树 大家的孩子还没有开始玩游戏,不过看现在的社会发展,以后可能会面对到这个……
@周娜 这篇文章里说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孩子背后行为的问题,多是情感出了问题
@Ada 我觉得每对父母在决定要孩子前,真的都要好好学习一下心理学。
@董建树 那就要让邓教授发挥魅力,带领我们开设课程啦。当然,一些单位可以给自己单位职工安排学习。
@Ada 可以跟民政局合作在领证的时候就可以有这方面的指导。
@chris 民政婚姻登记机关是有婚姻家庭辅导的职责。
7月10日
@李文怡 讨论帖内心强大的孩子是什么样子
看了上周周娜老师发的内容,想到这一篇。对孩子情感需求的满足应该说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吧?陪伴,有质量的陪伴,就是情感需求最重要的满足方式。也为了我们老了,孩子用我们曾经对待ta的方式对待我们,
@邓教授
@Shimin @邓光辉 老师,孩子得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诱因
@邓教授 孩子多大?
@Shimin 一个朋友28现在被诊断这个 她是初中的时候就有异常了
@邓教授 双向的诱因很多,如果确断了,就要吃药
@Shimin 家人需要注意什么吗?
@邓教授 双向在药物控制后,最好做心理咨询,了解原因,减少复发
@周娜 家族中很可能有遗传病史
@Shimin 没有啊 所以很奇怪到底什么原因
@周娜 从小谁养育的?
@Shimin 正常家庭 爸妈啊
@周娜 父母关系等问题,从小的依恋模式是不是混乱型等问题,可能还是她的父母比较了解。依恋模式是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午后格格 双向都是有个性基础 成年后遇到应激事件容易发病。
@董薇 陆峥:了解孩子游戏动机,合理疏引,游戏的人生也可以荣耀
@李庆 也见过沉溺游戏的大学生。游戏给予孩子的刺激太强烈,在游戏的世界里,几个小时可以种成收获一棵树,可以快意恩仇,可以不顺心了就一切推倒重来。而回到现实中,时间轴变得漫长而乏味,就像大人看电影看多了商业大片大制作大场面,也难免觉得不撞个大楼烧个车电影总是不够精彩。玩多了游戏的孩子,会觉得现实生活没劲,说是精神鸦片一点没错。
7月11日
@周娜 一个孩子,如果很小的时候没有被很好地照顾,他内心中就会充满愤怒。一般来说,如果父母能够接得住,他就会慢慢地变得比较平和;如果父母接不住,他就会变得特别糟糕,最后甚至会变成恶魔。对于孩子来说,变成恶魔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周围的人都很讨厌他,他自己很难活下来。但是,为什么遭到爸妈虐待的孩子会说我的爸爸妈妈是多么多么好呢?这个孩子为什么要让自己变成恶魔呢?因为在他的内心体验中,如果自己变成了恶魔,那么爸爸妈妈就是天使,就不会虐待他了。当这样的孩子不断地在心中营造“周围的人都是天使,只有我是恶魔”的世界时,在现实生活中,他真的会变成恶魔。
@难搞小孩Vivian 有个问题,3岁的双胞胎兄弟,弟弟情绪比较容易失控,总是对哥哥下黑手,出现掐打哥哥的行为,并且对于妈妈的说教表示极大的反感,会捂着耳朵大吼“不知道”。妈妈尝试过说教,但是没用,下次挣抢玩具的时候依旧会忍不住下黑手我在课堂中见过的一次是因为抢着玩,当下让他们选择1号跟2号排队,然后轮流。当下效果很好,解决了冲突。但是过一会儿他们玩别的游戏如果没在跟前就会忘记排队这件事情,然后又控制不住地出现挣抢以及打闹的行为。所以作为双胞胎儿子的妈妈,她应该如何做或者家里的阿姨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小朋友逐渐控制好自己不动手?
还有一个案例是双胞胎姐妹,也是3岁。当时是姐姐一旦跟妹妹发生冲突就会咬妹妹,她们的妈妈是这样处理的:妈妈直接照着姐姐咬妹妹的部位咬了一口,然后拿一支蜡笔,让姐姐咬一口试试。姐姐当下很惊恐,没想到蜡笔居然会被咬断。这件事发生后正好我去给她们上课,课堂中我发现姐姐有几次激动出现龇牙的动作但是忍住了。所以这种方式可取吗?会不会比说教跟打手心要好?还是说会给小朋友带来心理阴影?
@周娜 建立秩序感规则感基本要到四岁以后。通过儿童游戏治疗,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在情绪体验,但是解决问题可能还需要家庭配合。
@周娜 大家有没有对这本《幸福童年的秘密》感兴趣的?大家可以组个读书会。《幸福童年的秘密》推荐序一
@雯静 @周娜 怎么读,在群里吗?
@周娜 我的设想是有书共读,自己报名,以一个章节为一个单位,在喜马拉雅上建一个公共的账户,大家把自己读的章节发上去,最终我们就成了一个完整的读书音频。大家可以共享,解放了双眼。然后定期进行讨论,根据读的进度。一个章节也就是15分钟到半小时。碎片时间就能完成。我今天读了两篇序,都没超过十分钟。
不少人都很感兴趣。心联心小组也会尽快落实读书会的进展。
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