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上藩镇割据,中央权力则被宦官把持,中唐以后的君王们大多数都沦为了宦官统治国家的傀儡。
一、唐朝中后期的政坛乱象:宦官可以影响君王的废立和生死;
据《新唐书》记载,“自穆宗至昭宗凡八帝,而为宦官所立者七君”,除了唐敬宗是由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外,其它穆、文、武、宣、懿、僖、昭七位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像大太监仇士良这种甚至能一言决定皇帝的废立、生死。
杀死过二王、一妃、四宰相的仇士良,曾经就当着翰林学士崔慎由的面,对唐文宗说:“若不是崔学士以死相拒(拒绝写废立唐文宗的诏书),你也别想再坐在这个位置上了!”
面对仇士良嚣张的态度,唐文宗却只能低着头,不敢言语,毕竟当时“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在这种背景下,想要通过武力铲除宦官却惨遭失败的唐文宗,早已彻底丧失了话语权。
唐文宗在向当值学士周墀感慨时说道:“我这遭遇连周赧王和汉献帝都不如,他俩不过受制于权臣,而我却被家奴欺凌!”
正如唐文宗所言,宦官在君王眼里,只是家奴罢了,宦官的权力完全来源于君王,可为何反过来会演变成宦官可以决定君王生死的地步呢?
这里,就不得不谈到,皇帝为何要重用宦官这件事了。
二、宦官之祸为何会成为威胁唐朝政局稳定的原因:原本宫刑是对有罪之人的一种刑罚,后来宦官之所以能得到君王的重用,是因为君王想借助宦官的力量,作为自己制衡朝局的手段;
1、宦官从身份上来讲,如同君王的秘书,他们是君主的家臣,权力来源于君王,在君王眼中他们是制衡朝臣的重要力量;
宦官这个群体,先秦时代便已经存在,它的诞生和一种叫做“宫刑”的刑罚有关。
先秦时,古人会将一些战争俘虏和犯罪的人处以宫刑,然后用来做奴隶,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太监。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宦官”并不一定都是阉人,古人解释“宦”字,说的是宦“仕者、学也,宦为学官事,学为习六艺”,这说明早期的“宦”人应该指的是那些依附于贵族拥有一技之长的门客。
例如秦始皇重用的宦官赵高,他就在法律、书法上造诣颇深,才被秦始皇看重,视为亲信,也不仅仅是由于赵高这人懂得讨好人罢了。
宦官由于其特殊的经历,他们在传统的士大夫心中,是地位非常卑贱的存在,皇帝视他们为奴仆,大臣们视他们为阉人,因而,宦官阶层在绝大多数时间内都存在感颇低。
到了东汉的时候,受王莽外戚篡权事件的影响,汉光武帝刘秀下达了一条很特殊的命令: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
汉光武帝实行这条命令的目的,一方面是想通过宦官监视后宫,断绝外戚和后宫的联系,减少外戚干政的风险;另一方面就是想利用宦官这一不受士大夫欢迎的群体,来建立一股只能依靠于他的“纯臣”势力,制衡朝臣。
刘秀的这条命令,将宦官这一群体推上了政治舞台,只是当时的他,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人竟然会无法制约崛起的宦官阶层,倒是反过来被宦官所控制。
2、宦官专典禁军和宦官监军制度的实行,使得宦官成了实际上的军权掌控者;
纵观中国的历史,宦官影响力最大的三个朝代,一个是东汉,一个是唐朝,最后一个是明朝,其中唐朝的宦官势力堪称达到了巅峰。
而唐朝宦官势力的崛起,又与安史之乱的爆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排得上号的宦官,就是给李白脱鞋磨墨的那个高力士,但哪怕是他这样权倾朝野的存在,也是需要看唐玄宗脸色行事,远没有仇士良那样不可一世。
安史之乱爆发后,出于对武将和地方节度使的猜疑,加上宦官李辅国拥立唐肃宗有功,于是唐肃宗在以太子为兵马元帅的前提下,又任命李辅国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这便是宦官掌握军(君)权的开始。
等到唐代宗上位后,唐代宗尊其为尚父,这时李辅国的地位基本已经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巅峰,但李辅国本人,却并不安于现状——他想学赵高做那万人之上。
李辅国告诉唐代宗:“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言下之意,李辅国是想让唐代宗学习秦二世胡亥高坐宫中,由他把控朝政。但唐代宗毕竟不是胡亥,李辅国也没有赵高的命,就在李辅国向唐代宗提出那样的要求不久后,李辅国便在深夜里被刺客刺杀,并“携首臂而去”。
李辅国死后,唐代宗并没有吸取教训,他又任命了另一位宦官程元振为元帅府行军司马……
从李辅国开始掌握禁军大权、担任外朝要职起,原本君王依仗的家奴,其实已经无形间渗透进了大唐的军政要门,这也为后来宦官反制君王埋下了伏笔。
举个例子,唐玄宗和唐代宗他们为了自己省事,就把公务交由亲信宦官决断,这样一来,宦官便可以利用这份职权拉拢、打击朝臣,培植自己的势力。等到他们这股势力足够庞大的时候,宰相的人选甚至都任凭宦官挑选了,毕竟反对的人早就被物(武力)理说服了。
如此一来,从边军到朝堂都由宦官控制着,君王的圣旨反倒不如宦官一句话管用了。
三、唐末宦官之祸直接导致了唐朝的覆灭;
前面我们提到过,一个叫崔慎由的翰林学士,仇士良当时不动他也和他的家族有着很大关系,他出身清河崔氏,他的家族是关东地区著名的望族,北魏时曾位列四大高门,唐朝时出过十二位宰相,清河崔氏在当时政坛上享有极高声誉。(《新唐书·卷七十二·表第十二·宰相世系二·崔氏》:崔氏定著十房……宰相二十三人。)
当时崔慎由回到家中后,把仇士良做下的事记录了下来,并藏在了箱枕之间,他的这段遭遇深深影响到了他的儿子崔胤。
崔胤后来当上宰相后,便与朱温勾结,试图借助朱温的势力来除掉宦官。
902年冬,崔胤与朱温联手合力剿灭了这股影响着整个大唐政坛的宦官势力,但同时他也低估了朱温的野心,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胤与全忠奏罢左右神策、内诸司等使及诸道监军、副监、小使。内官三百余人,同日斩之于内侍省。诸道监军,随处斩首以闻。”
宦官势力在大唐的崛起,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唐玄宗、唐代宗时期,那时宦官逐渐在政坛上占据一席之地,但这时的宦官还受君王的控制;到了第二个阶段德宗至宣宗期间,宦官势力就已经在朝堂上成为参天大树,此时宦官已经反过来控制军政事务了;到了第三个阶段唐懿宗时期,宦官势力达到了巅峰,当时大唐早已从内部腐朽,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可以说,唐朝的覆灭,与君王重用宦官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脑洞趣味历史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参考资料:《新唐书》《文献通考·兵考》#历史评说##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