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师傅通常把学徒分为三类人,一类是一听就会的;二类是一学就会的;三类是打死也不会的。一听就会绝对是天赋异禀,老师一讲,马上心领神会,融会变通。但这类孩子重在培养习惯,一定让他听,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不听,你是鬼谷子在世也没用,当然,这样的孩子不会把自己的大脑变成知识的篓子和老师思想观点的跑马场,而是有自己的辨别变通的能力。是心灵体验式教育。第二类孩子,关键让他学,先用脑子记忆,然后再实践体验,就像小孩子蹒跚学步一样,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开始亦步亦趋,虽踉踉跄跄,终能步履轻松矫健,行稳致远。第三类孩子,老师叫做刀枪不入型,往往是智商有问题,严格意义来说,现在这样的孩子较少。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人本来在智商、情商和其他方面是有类别之分的,但他认为人应不分贵贱贤愚类别,都要进行教育,所以,他又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他的理想是通过教育来消除这些类的差别,走向大同。这是人的教育,是民本教育。
教育是个复杂系统,因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复杂的。复杂不等于无法,孔子又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两句大意是: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
让孩子养成听的好习惯,学的好习惯。知书达理,必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