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的背影
--阅读杂感
一
祖母的生之背影在溘然长逝的一瞬模糊。在我们记忆的泪水中谁的生命之旅中会缺少一个个渐行渐远的背影:亲人、朋友、同事、熟人···眼中簌簌落下的死别之泪是痛彻心扉的的咸凉。
二
作为父亲,他的背上的重负不允许他在孩子面前落下一滴泪。丧母之悲痛,经济之重压,赋闲之困苦,谋职之艰难,还要安慰我这个已经二十岁的孩子:“事已至此,不必难过”。这可否作为开篇“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的缘由---儿子对一位中年父亲(男人)责任心的最大认可。只是当时已惘然---我还是个上学的孩子,是那个落泪过后不几日就应约游逛,在父亲讲价时非要插嘴,暗笑他的迂的孩子,自以为“我这样大的年纪”何至于需要父亲送到车上且喋喋不休的嘱咐。在那个军阀混战,经济萧条,知识分子穷途末路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依旧难以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父亲默默的爱。也不曾回应过父爱只字片语。以至于在若干年后回想起当年的场景,两次夸赞自己“聪明”。这像极了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坦然接受父母之爱,亲人之爱,且常以不屑和挑剔或无视或嘲笑。
三
直到有一天,一个笨拙的胖子努力攀越地铁的背影刺中我们单纯明亮的眼眸。在寒冬中,父亲怀中朱红的橘子散发出的温暖光芒将很快漫出眼眶的滴滴泪水灼热在面颊···我搀扶父亲的手臂,像嫩绿的豌豆藤上纤细的触须去体悟父爱。父亲故做轻松的扑扑衣服上的泥土,是在不经意间用肢体语言给自己加油打气,振作疲惫的精神吗?是想镇定一下心绪,掩饰心中送子远行的不舍,还是故意拖延时间,做好各赴前程的心理准备?那走出去又回过头的叮咛,那渐渐混入人群而不可寻的背影在记忆的相册定格,脸上还未风干的印记再次被决堤的泪水覆盖···
四
生活的车轮在前行中碾压着你我,生命在时间的锤炼和积淀中日渐丰盈。父子之情,不仅仅是关心、体贴、融合、奉献、温情,还有矛盾、斗争、忍耐、等待、求和···无涯代沟的尴尬,年事渐高的颓唐,死期将至的惶恐···所有的一切,父亲都背负在羸弱的肩上。开篇的“不相见”是否含有千万苦衷:不能相见、不愿相见、不必相见、不忍相见、不敢相见……文章的结尾“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父子之间难道不是想见就可以见的吗?仅仅是因为距离吗?如果我们重新审视那些年里父子之间的恩恩怨怨,答案即可明了。1915年,父亲包办儿子的婚姻,儿子有怨言,父子生隙。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1925年,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儿子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1928年,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父子情感的千回百折,欲说还休双。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父子彼此心中都有爱,却常常无力倾诉,无法交流。正面相对时交锋的永远是矛盾,爱意深浓时却彼此背过身去。“父”“子”之间的抗争也许要等到“子”亦成“父”渐历风霜之后才能消解。
一个个坚韧的背影也许就是生存外壳的常态,一滴滴晶莹的泪水或许才是内心真实的流露。《背影》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