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夜
这本书是我读到的关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最通俗易懂的书籍。通过一个青年和一个哲人的谈话,来展现阿德勒个体心理的相关理论,是很好的个体心理学的入门书籍。
在第二夜结束时,哲人提出,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将一切的责任推向他人和环境,把选择权交给了别人,逃避自己的三大人生课题:职业、社会和性,即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即便你真的在依赖你的人生谎言来逃避你的人生课题,那也不是因为你沾染了“恶”,这不是一个从道德层面来谴责的问题,这只是一个有关“勇气”的问题。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并且不是“拥有的心理学”,而是“使用的心理学”。佛洛依德式的原因论是“拥有的心理学”,继而就会转入原因论,个体心理学是“使用心理学”,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也就是“不在于过去被给予 什么,而在于如何使用过去被给予的东西”。哲人决定在正式讨论如何具有“勇气”前,让青年思考什么是自由。于是第三次见面,青年和哲人的对话就是从讨论什么是“自由”开始的。
寻求他人认可:那究竟是什么中的什么剥夺了我们的自由,答案是“寻求他人认可”。而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认可。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他人认可呢?很多情况下都是受赏罚教育影响的结果。在赏罚式教育下会产生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是先有了希望受到表扬这个目的,所以才去做一些事情。假如你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而活着,而他人也不是为了你的认可而活着,那么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你的期待时,你也就不会发怒,也就不会陷入权力之争,或者是报复的阶段。寻求他人认可,会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但这并不是主张,我们要做一个任性自私的人。
人生课题: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是起源于对别人人生课题的横加干涉或者是自己的人生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如何辨别一件事是谁的人生课题呢?方法非常简单,只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带来的后果最终是有谁来承担,就是谁的人生课题。可以把马拉到水边,但是不能强迫它喝水。青年向哲人提出,孩子的学习是谁的课题?父母应该这么做?哲人回到:孩子的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课题,父母能做的不是横加干涉孩子的人生课题,在孩子向父母提出寻求帮助的时候给与帮助,最重要的是平时与孩子建立起信赖关系,让孩子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愿意真诚的向父母寻求商量或帮助。关于自己的人生能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当我们苦恼人际关系时,第一步就要分清楚是谁的课题,不去干涉别人的问题也不让比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是选择得到别人的认可,还是选择得不到认可的自由之路,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意别人的视线、看着别人的脸色生活、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着,这或许能够成为一种人生路标,但这却是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呢?就是不想被人讨厌。获得幸福的勇气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