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了,我仍然会长期断断续续地梦见我的教室、同学、老师、考试以及我高三那年未完成的53和32系列~梦醒之后,怅然若失~
回首学生时代过往云烟,懒散与散漫大概是主基调~工作之后,总有同学对你说我曾那样看好你。心酸、遗憾二词总上心头,总有一种要是重新来过就好的感觉~当然,这并不包括我的初中——我学生生涯最拼的竞争时代!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都是我曾经认为最辛苦,而我目前最怀念的最好的时候!
1999年至2005年间,我一直都是在市郊的工厂子弟学校读书。我是其中少有的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是素质教育,整个小学的记忆都是非常轻松愉快的,多重游戏、丰富的书籍、无人管的自由,完全没有现在小学生的分数压力。我还真是凭借小聪明成为班里成绩还不错的。
2005年小学毕业前夕,班里的同学都在讨论去哪里上学的时候以及考试的难度,我那是大概都是懵懵懂懂的,只听父母说起过会去镇上的中学。
由于小学和初中是跨区的,我得和村里的六年级毕业班去镇上中学参加统一考试才能入学。也不知考了多少分,只记得当初的学号是54号,我就这样入了学。
初一开学,种种不适应。不仅是因为跨区就读,没有相熟的同学;还是一种分数决定地位的开始,从我不算高的身高坐在了教室的最后一排开始,我真的开始明白大概入学考试成绩是真的不好了;更是因为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吃饭打水洗澡靠抢的寄宿生活;
寄宿生活的最开始的每个夜晚,我都靠躲在被子里哭过来,想家,极度不适应;白天的课堂上,因为生活的不适应、加上坐在最后一排,周遭环境的嘈杂导致我很难学习下去。我的班主任老师除了记清拔尖的几个小可爱之外,根本不关心坐在后排的我。
我一直在后排待着,一直持续到我靠着小学音乐老师教的乐理知识在班上抢答成功,靠着小学社会课老师教的地理知识以及一直玩的地理拼图在地理老师面前刷了存在感,靠着小学学校丰富的阅读量、以及小学语文老师逼迫下的练字在语文老师面前拥有了姓名;再就是英语老师等等,不记得经过几轮,我才在我班主任数学老师面前留下印象,迎来了第一学期的首次谈话,询问我小学是在哪里读的吧啦吧啦,小小的关注让我心生些许成就感。
关于寄宿生活,我成功地和我的另外2个小伙伴组成小分队,一人拿桶、一人排队、一人打饭占位,无论是哪组,我们都是这其中跑得最快的,完美的分工合作让我们成为生活小组中的佼佼者,我们常常是最早进入晚自习的寄宿生,赢得更充足的学习时间。
我就这样不咸不淡地适应了寄宿生活,靠着一点一滴在我班主任刷足好感,慢慢地离开了后排区域进入了中部位置一直持续到我的初三。(前4排一直是全科优秀者或者数学单科优秀者,前2年我一直未能进入核心区域)到初二结束,我终于由原来的学号54奔到班级20-30。
我的高光时刻终于在初三来临了,鉴于我是初二的暑假里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数学中考合集的少数人之一,又因为那年中考改为主考语数外3科完全有利我这种语数外偏好的。开学之初,我成功地冲进全校20名,期中考试更是像一匹黑马冲进了班级第1全校第8让一群人大跌眼镜。这一年,我终于冲进了核心区域,我终于坐到了班级前4排之内,也终于开始体会到被老师捧在手心的感觉。
老师的重视也让人难以消化,各种政策的倾斜让我不禁有些飘飘然,我在期间竟然成为了班长。另外,额外的补课和作业纷至沓来,全校尖子生的周日补课,所有的一切让我疲惫不堪。加上08年冰灾导致的超长寒假,成绩下滑得厉害,保送生选拔失利,各科老师开始轮番找我谈话,开始担心我能否考上一中。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心态膨胀了。我辞去班长植物、推掉班主任数学加餐、退出了学校尖子生补习,最终还是按照自己的步调走,有惊无险,以超出一中分数线20分的成绩考上了。
我真心感谢那个时期只为得到老师关注就拼全力学习的自己,过去我厌恶老师的唯分数论,而现在的我却十分感激,这样的老师让我这种漫无目的的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尤其是之前的那种无视极大地刺激了我的好胜心,造就了我学生生涯的竞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