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5后,那个年代能买到的书籍有限,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其中一本就是《三十六计》,世面上有很多版本,我家那个版本是红色的封面,里面的第一计和最后一计我记得很清楚,第一计是“瞒天过海”,最后一计当然是“走为上计”啦。也许是吸引力法则吧,我对这种比较阴柔的“战术”接受得比较快,而对硬刚的那种则不太喜欢。这其实也是我性格的一个体现,遇事喜欢逃避,而不愿意直接面对。
逃避这个特性深远的影响到了我的学习、工作、恋爱、家庭……我也尝试着去修炼这个弱点,但以前一直缺少指导性的方法,所以效果也都不太好。今年机缘巧合下知道了《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这本书,其中书中的一个片段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文如下:
如何避开你的“但是”想法——但是辩驳。你的但是或许代表了你有效行为的最大障碍。在你想要做一些非常有效的工作时,你会用但是句的形式给自己寻找很多借口。比如说:“我今天可以出去跑步,但是......”
- 我确实累了;
- 我很懒;
- 我情绪不是特别好,等等。
如果你确实想激励你自己,你就必须学会回避掉“但是”句。一种办法就是运用“但是辩驳法”。假定是周六,你决定去草坪剪草。这件事你已经拖了三周了,草坪上的草已经长的乱七八糟了。你对自己说:“我确实应该来剪草,但是我刚好没情绪。”把这种想法记入”但是“栏里。现在回头在“但是辩驳”栏里写下你对这种想法的反驳:“一旦我开始做,我就会很喜欢做这件事情。一旦我做完了,我就会感觉很爽。”你的下一个冲动或许会是为自己再编织一个新的借口:“但是做这件事会花去我很长时间。”现在,再用一个新的辩驳来反来反击这个想法,如下表所示,一直这么做下去,直到你没有借口可找为止。
确实如原文所说,有一些心情不好什么事情也不想做的时候,而且明明知道有许多的事情要做也明明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可是就是不想动手,越是拖着就越是不想动,心情焦虑,越来越沮丧,心情越不好就越想逃避。想打破消极的循环,从改变下一个“但是”开始。
举一个我自己最近的亲身体验,这周9月12日至9月14日我们单位有个比较重要的考试,考试地点在南沙,9月12日我一大早起来公交加地铁两个小时终于按时到达考试地点了,而第一门考的是实操,考试时间到了,考官还在那里不紧不慢的调试设备,我则在一旁焦急的等待,因为接下来考的实操题我并没有太多把握,对我而言等待的时间是相当难受的,于是出现了以下的“但是辩驳栏”
在三番五次给自己“打气”后,我平复了心态,参加了这次实操考试,并且大部分内容都完成了。
考试总共要考三项,分别是两个实操和一个理论考试,在后面的理论和实操考试的时候,我也多次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都在这个方法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考试,虽然说结果尚未可知,但起码是完成了,完成比完美重要不是么?
也希望这个小小的方法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成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