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在问自己,是不是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打开王潇《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首页,这句话在第一时间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一口气通读完全书,通过她对工作、创业、生活的选择方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她的精神信仰:一个人应该有信念、有权利、有能力、有方法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在只活一次的有限人生里,这是最值得做的事。
合上书,我想到了一位朋友——相识16年,一直是被我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却总有那么多的“意外”。大学毕业时,一米八的身高240斤,一次体检后被诊断为脂肪肝,从此开始了魔鬼减肥计划。不管多忙每天给自己设置2万步硬性指标,下班后步行回家,完成不了就绕着屋子转圈。除了运动,配合执行的节食计划也异常苛刻,每顿都要计算卡路里,坚决不吃晚饭,“饿的时候你知道吗,晚上看到酱油都咽口水!”“何必呢?”我表示这样容易过犹不及,“你不知道胖子的苦恼!”就这样,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变成了170斤的“型男”。“能控制体重的人,方可控制人生”,每次看到他精神面貌完全不同的现在,我都会想起这句话。
毕业后我们都进入了国企,不同的是,我比他晚了几年。而当我参加工作时,他的工资已经是我的4倍了。在硕士、博士扎堆的单位,本科出身让他遭受了不少歧视和白眼。为了给自己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他租了间就近单位的房子,第一次拜访时看到发霉的墙壁、简陋的卫生间、破旧的家具,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却住得怡然自得,工作设备像图腾崇拜一样排一溜摆在房内唯一光线不错的书桌上。就这样,又过了3年,等我涨工资时,他已经独当一面开始负责项目了,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单位第一款民用产品。“你不知道刚做出来时我有多高兴!”看着他熠熠生辉的神态,感觉整个人都在发光。虽然一直努力在科研上有所建树,但本科学历依旧让他不被认可。再聚时,他已经离职了,手续三天办理完毕,家里炸开了锅。在二次充电的路上,家人、朋友、老师都劝他在职读研,工作、学习两不误,没必要自断“后路”。而在一开始,这个看似最有成效的高性价比选择就被他坚定地拒绝了,“我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无人理解的这段时间,他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出国留学准备,每天7点起床,午睡1小时,吃饭叫外卖,凌晨准时睡觉,周而复始。在同学纷纷结婚、生子的时候,面对家里催婚不断的形势,他一一回绝了相亲安排,仍在默默复习,就这样,激化了第二次家庭大战。过年回到农村老家又被亲戚奚落“不知足,你还想离开地球吗?”,“你怎么说?”我打趣问道,他认真地看了我一眼,“我很羡慕杨利伟,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不?我爸家里兄弟几个都在农村,就他一个大学生,上学靠同学饭票接济才能吃饱饭,他也是从农村一步步走出来的,我想再走一步,出去看看。”
等再次见面,他已经收到了美国3所大学的入学通知邮件,而在背水一战的身后,是对自己未来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决心。后来在接触外界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类似的人,有女企业家、有自主创业的小老板、有高校网红老师、有把业余爱好发展成全职并因此出名的摄影师,这种人身上总有一种光,自律而独立,理智且清醒,让你在芸芸众生中可以一眼看到他,并发现他的与众不同。
“所谓未来,并不是只有一个单一的方向。安宁或者冒险,清淡或者富足,都有人活过,都值得活,真正的未来可以通往四面八方,是可以选的!当我们站在出发点时,最该做的事,就是想尽办法去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然后鼓足勇气,按照自己的愿望过一生。”
我们常被劝导要珍爱生命,新闻报道中不少人在得知患有不治之症后便开始列遗愿清单,不计一切代价实现一直想做的事,因为忽然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是唯一不可再生的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无第二次可能。但如果没有被告知期限,人生中剩余的40年、50年、60年就应该浑浑噩噩混过去吗?珍惜生命并不仅仅是指延长生命的长度,而是珍惜仅有一次的生命机会,生命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夜深人静时,不如问问自己,是不是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否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如果幸运地发现了自己的意愿,是否为之全心努力过?
“活时尽兴,去无所羁”,生而为人,别辜负了这一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