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早醒来翻朋友圈,就看到一位同修发了个朋友圈说:
有的人以为被很多异性吸引,显得自己很有魅力。那么让我来给你真相,你太天真了。你充其量只是很有性勾引的性魅力而已。这个不是批判,是一个客观事实。异性喜不喜欢你,只跟他(她)自身的受伤需求和信念系统有关,你的出现只是正好对上了他(她)的需求,配合他(她)的剧情而已。
后来她又补了一刀:
人家喜欢你,跟你有个毛关系?哈哈哈
这位伙伴说的没错,现实中的爱情几乎就是受伤需求的相互满足。
先解释一下“受伤需求”,比如你从小被爸爸打到大,你很受伤,其中有个需求就是“如果爸爸温柔一点就好了”或者“我以后一定要找个暖男”之类的。
好了,从此你见到暖男就很容易怦然心动或者稀罕得流口水,见到暴力男人就怕怕极了。
简单来讲,这就是我们说的,头脑中的爱情是满足你的受伤需求。
如果恰好他也喜欢你,证明你也很凑巧地满足了他的受伤需求而已。
所以,无论是我之前问的“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么?”还是“你相信一见钟情么?”都可以从这里面找到答案:
受伤需求被满足,你才会喜欢他,所以当然需要理由(只是你不一定能察觉到);如果你瞬间感觉受伤需求都被满足,那就是一见钟情啦!
回到刚刚说同修发朋友圈的事情,我留言说:一大早听见这么丧的话,真的好么?我还想做梦呢。
没错,梦里很美,现实很痛,那我们是不是就要继续做梦呢?
我也会动不动就在在朋友圈说这些“丧”的话,有伙伴就会留言:果然,真的没有爱情么?那爱情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爱情,那又何必去爱呢?
我不断去想“爱情是什么”,如果就用一句“受伤需求的相互满足”来解释的话,未免有点消极(虽然一个我认为是这样的),但是另一个我也在想:即便是受伤需求相互满足,难道就不能有积极面了?!
我突然想到之前写过一篇《爱情是什么》作为《恩宠与勇气》的读后感写的,我不断翻看里面的内容,虽然有一丢丢小啰嗦,但我觉得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只是不知道为何被锁定了,没办法看,所以今天我把这篇文章几乎一动不动地复制过来了,希望这次不要被锁定,有兴趣的伙伴可以看看。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出了“受伤需求相互满足”的积极面。
以下内容为2018年1月20日写的文章《爱情是什么》。
慎入,有点烧脑,哈哈。
01
前几天看了一档综艺节目,杨千嬅作为嘉宾,被问到“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你更不能接受哪一个?”
她回答的原话记不清了,但大致意思就是:
更不能接受精神出轨,因为肉体出轨有可能是玩玩,而精神出轨就是真的不爱了…
她的这个回答完全颠覆我的价值观:我一直觉得只要肉体不出轨,精神上小出轨一下没什么(最终还会回到正轨),特别是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的我们,貌似更不能接受肉体出轨的会多一点。
记得几年前我也跟我的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一直觉得:精神出轨还有补救的余地,但肉体出轨就是不可原谅的。
可是我老师却坚持说:这两种性质是一样的,没有哪个更严重哪个更可耻。
我发现这些东西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从小到大所建立的标准不同而已。
既然“接纳出轨与否”都是围绕着爱情讨论的,那我不禁就想问问了:在每个人心中,这让我们如痴如醉的爱情,到底是什么?
02
于是我昨天就在朋友圈问了问大家:在你们心中,爱情是什么?
回复的不多,但借着这仅有的十几条回复,我自己也理了理爱情的几个形式。
(以下是按我自己理解的分类)
一、横向来看,从两人的互动模式,可以分为索取、牺牲和平衡型的爱情。
1、索取式爱情;
对于这种伙伴,来,让我们握握手,我以前就是这样的:爱情里一切以我为中心,不管别人的感受与死活,一味索取不想给予。
同学,醒醒吧,你是找爱情还是找奴隶?
还有这位伙伴:
额,只顾着“自我感动”,那你的爱情剧本岂不一定要朝着“自己怎么感动怎么来”去上演?那你的“演员拍档”要很用力才配跟你飙戏哦!
2、牺牲式爱情;
如果你对爱情是这种认知,那么我估计你会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我们常说:你自己都要渴死了,是没办法给别人水喝的。
同样的道理,你自己的感觉都没照顾好,一方面你无法照顾好别人的感觉,另一方面你自己会越来越无力、疲惫,然后慢慢就会导致抱怨、指责。
第一种伙伴直接索取,这种伙伴就是先给出去,但同样还是为了索取。
3、平衡型爱情;
没有索取和牺牲,既能照顾好自己又能照顾好别人的感觉,彼此相互吸引且相互独立。
二、纵向来看,我觉得可以划分为幻想、现实和平衡型;
1、幻想式爱情;
这个答案大而空!太飘啦亲!一看就没有落地实操!(哈哈)
头脑谁都知道一些道理,但是我们自己是否对爱情有深刻的体验呢?
这种伙伴易对爱情幻想成童话:白马王子,白雪公主,灰菇凉…
然而,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狗血的现实会溅你一身血。
2、现实式爱情;
这个一看就是抱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爱情观,同时可能也会缺少一些趣味性和浪漫色彩。
3、平衡型爱情;
既落地实操,面对目前感情的现状,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又不失美好憧憬,为了共同的理想or梦想努力奋斗。
不管是横向分类还是纵向分类中的“平衡型”,来,让我们看看上过课的小伙伴们的答案:
同时,通过大家的回复和我过往的经验,无论什么类型的爱情观,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情要谈感觉。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爱情要自己有好感觉。
就像下面的这些伙伴说的:
当然,绝望也是一种感觉,就好比这样的答案……
哈,对于这种答案是乱码或者根本避而不谈的伙伴们,我想问:你们是自己也搞不明白爱情,还是已经对爱情绝望啦?(哈哈哈)
以上都是自我理解,仅供参考。现在,咱们来看看心理学上对爱情的专业调查和解读。
03
著名的爱情研究学者哈特菲尔德在长时间的坚持下,奠定了现在社会心理学关于“爱情”的研究基础。
(不好意思,我又要抄书了,要知道,其实对一些作者来讲,“抄书”要比“原创”难很多。)
“社会心理学中阐述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爱情有以下五个特点:1、异性之间;2、强调身心发展相对成熟,因此幼儿没有爱情体验;3、高级情感,而不是低级情绪;4、包含性爱因素;5、爱情的基本倾向是风险,衡量一个人对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这个指标来判断。”
(我自己是不赞同第1个特点的)
看见了么?前4个特点很容易,最后一个特点,我真心觉得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或者应该说,没几个人能做到,所以绝大部分人是没办法符合这个“爱情”的定义的。
(事实我也觉得并不是每个人都懂爱情,但不是基于第5个特点,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个很难做到,但可笑的是,每个人都在期待着有一个人这样地“爱”自己。
“社会交换论者视求爱者为理性主义者,将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归结为利益和价值。根据此理论,他们把爱情的经历分成了四个阶段。”
我不想抄书了,因为我觉得,一切美好的情感,一经被研究,就会变成冷冰冰的知识和规律。
为何这样说,你看看这四个阶段的名称就知道了: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
天哪,单纯看这四个词,谁能将这些与美好的爱情联系到一起去呢?
为了让大家较好地理解,我简单解释一下这4个阶段的意思:
1、男女双方在判断与对方交往有盈余后,则确定目标;
2、两人尽可能既为对方提供收益,也从对方获益,同时力求降低自己的成本;
3、当双方认为从对方得到的收益大于从其他异性那里得到的收益后,则开始一对一频繁交往;
4、当双方离不开对方,但都担心对方离开自己时,则希望能通过契约形式将双方关系制度化,这显示出爱情的排他性和要求彼此忠诚。
我只想说:额,如果爱情真的变成这样,那得有多少人的梦幻会灰飞烟灭啊!
然而讥讽的是,本身这些理论又是社会心理学家基于大众的心理反应调查研究出来的。
04
读了一堆理论,是不是会觉得很无聊?我觉得还是我写的会比较有趣一点。
这几天看了美国后人本心理学家肯·威尔伯的《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一书,让我更深入地去思索了一下“爱情是什么”。当然,这篇文章就是此书的读后感之一。
这本书讲的是威尔伯支持妻子抗癌5年的心路历程。
他们在认识1周后订婚,4个月后结婚,结婚10天后妻子崔雅被检查出罹患乳癌。我并不觉得这段爱情里有多么坚实的感情基础,然而他们却一步步地走了5年直至崔雅去世。
期间,崔雅做了单乳的切除手术,威尔伯放弃了自己的守护神——写作事业,两人情绪一度跌落谷底,一方面要面对癌症复发和各种转移的困扰,一方面又要面对情感的崩溃。
总之,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
最让我印象深刻且激发我深思的,有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他们在因为一点琐事的争执之后,威尔伯打了崔雅。
“我动手打她,一掌接着一掌,并且不断地对她大吼大叫:出去,该死的东西,给我出去!我不停地打她,她不停地尖叫:住手,不要再打我了!”
“最后我们两人都累得瘫在沙发上,过去我从未动手打过女人,这点我们都很清楚。”
看到这里,我心慌不已,两个人会是如何的结局?一个晚癌期身体各种不适的女人被打?如果我被打,我会什么反应?
然而没想到,这件事却成了他们两个人关系扭转的决定性事件:崔雅看到了自己的专断控制,威尔伯学会了如何向一名有可能死亡的病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从那件事发生之后,一切开始好转。我们仍然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接受夫妻双方的心理治疗,这可能得花上一段时间,才能让混乱的局面回归正常,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拾那份一直没有熄灭的彼此的爱。”
还有一件事情。
威尔伯承认崔雅切除乳房后,对自己的吸引力下降了10%,然而这仅仅是身体的吸引,崔雅对威尔伯其他90%的人格魅力的吸引,实在是太大了。
有一天,威尔伯误入夜总会,被一个妓女搭讪并吸引到房间,当妓女脱去上衣后,威尔伯毫无保留地描写出他对一对平衡双乳的迷恋:
不断地抚摸和亲吻,之后转身离开,并谢谢妓女对他的疗愈。(相信那位妓女永远都无法想象她如何疗愈的威尔伯吧)
后来威尔伯把这个事情告诉崔雅,崔雅只是大笑地说“你应该让她给你做完全套服务啊!”
这两件事情,又在撞击着我的价值观:被打和去触碰其他女人的身体,崔雅却选择了原谅或者毫不在乎?
这样的反应不禁让我吃惊:她并没有拿“自己得了癌症”自怜,然后去威胁威尔伯,至少在这两件事情上,我没有看到。
究竟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让两个人的感情发生这样的事情,不但没有造成负面影响,反倒还升华了?
05
这让我想起我跟我老公的爱情。
我们是高中同学,15岁就认识了,18岁谈恋爱,到现在恋爱14年,在深圳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下,我们的爱情也曾经历了各种考验。
有了创伤的情感,我觉得没有原来那种纯洁无暇的美好了,几年来,我自己一直承受深深的精神煎熬中。
直到两个月前,我又像个任性的小女孩一样跟老公闹情绪说要离婚(14年说了无数次)时,我们又一次地深度面对了彼此内心深处的创伤。
我永远无法忘记老公给我传达的感觉:爱情,不是你想的那么肤浅和简单的。
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泪流满面。
是的,那一刻,我顿悟到:爱情,不是那么简单的纯洁、美好、无暇,还有更加深刻且丰富的内涵,包括理解、包容和宽恕等。
当老公看到我内心的和解时,他也感动至极,就这样,我跟老公在微信的两头,因为彼此内心对爱情理解的升华,感动得哭了半个小时。
多么痛的领悟,重点不是“痛”,而是“领悟”。
06
阐述了这么多,终于要结尾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我想说的重点?看不到不要紧,那是因为我还没总结呢。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如果上面的美图看着复杂,那就看看下面这张简图:
加上时间因素,爱情三要素就是这样的走向:
这个理论中有两点我不赞同:
1、模型中的亲密因素中,有一项是“期待”,然而我觉得“需求和期待”恰恰是会伤害爱情的关键性杀手;(有不明白的我可以发公益资料去学习,这里不再赘述)
2、模型中的承诺因素,也是一样,我老公给我做了无数的承诺,但是没有几个兑现的,原来我总拿这个原因跟他吵架,后来才知道他在“许下承诺和兑现承诺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于是我诞生了理解,这样才让我们的爱情得以升华。
特别是前段时间又跟老公顿悟出更深层次的爱情体验,加上刚刚看完的《恩宠与勇气》中威尔伯和崔雅的故事,让我更加觉得爱情包含以下三要素:(我自己的观点)
1、共同/彼此欣赏的精神追求;
我跟我老公之所以能够走过很多坎坷,是因为我们两个都热爱自我成长。情侣或夫妻之间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不然怎么会动不动就有着“我们三观不同”的理由闹分手呢?!
2、亲密的关系;
这里面包括颜值的吸引、情欲,还有情感上的坦诚、理解、放下需求、接纳、宽恕等;
3、独立的人格;
无论爱好、事业是否相同,最重要的是成长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不依赖不索取。
我觉得能有这三点要素,就可以来到一个相互陪伴、相互欣赏、相互支持彼此生命的灵魂伴侣的阶段了。
07 结束语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只是将自己顿悟到的爱情观分享给大家。
在我看来,爱情绝对不是浅显的喜欢、肉欲;也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同林鸟,更不是“有苦能同享,有福不能同享”的利益伙伴。
爱情,远比这些要丰富深刻得多的多。
我是果然,感恩遇见。
END
大家好,我是果然,只想做一名踏踏实实的心理咨询师。生命成长路上,感恩遇见。
心理
21
原创不易,喜欢就赞,爱就赏(*^3^)
赞赏支持
相关推荐
《全球通史》 L·S·斯塔夫里阿诺斯
阅读 30001
2018-08-21
阅读 1920
文章千古事
阅读 1472
展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