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开始前,我也是真的很想小小发泄一下。本来端午是个自从没有了六一节之后,不错的假期。我也不想说作业多什么的,作业嘛,总有一天会做完的。最主要的是一开学就考试,这一点令我深深不满。让我的五天假期过得很郁闷。好了,抒发完了,进入正题吧。
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端午的源头很多。首先一个源头,就是总说周知的纪念屈原。对于屈原的死,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其一,就是由于屈原在政治上不得势,被楚怀王疏远。后因秦国攻破郢都,心知家国已不存,便“抱石投江”。我一直都不明白,投江为何要抱石。也没有在网上搜到答案。其二就是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因为他是一场爱情的牺牲者。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这一起源网上分析的头头是道,我查了一下郑袖,几乎可以用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来概括她。但我对这个事情我有很多疑点,楚怀王为什么不立即杀了屈原,要等到自己奄奄一息时才想到我要把他杀了,第二这件事情发生之后郑袖却活的好好的?所以我认为这个有道理但还得好好考证。还有两个源头就是纪念伍子胥和孝女曹娥。但我个人观点来看,这两个不足以以这种形式来被纪念。
说到端午我们都会想到吃粽子和赛龙舟。因为这两个是纪念端午的习俗,所以我认为屈原的事情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较比伍子胥和曹娥更具说服力。当然江南民间过端午节历来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即黄鱼、黄瓜、咸蛋黄、雄黄酒和黄鳝。据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端午是说端午节快乐还是端午安康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认为既然端午是纪念已逝去的人,我觉得说快乐有点不好,所以即使要送祝福还是送"祥瑞,安康等字句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