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的枫叶红透,满地的落叶金黄。
一片沧桑中,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即为“霜降”。
“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晚稻脱粒棉翻晒,精收细打妥收藏。”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第一次霜,被称为“早霜”或“初霜”,农民们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开始落叶。
一叶知霜降,一雨感深秋,秋,即将画上句号。
【霜降气候】
说起霜降,便会想起《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霜降时节,天气也开始阴沉多雾,“阴阳怒而为风,乱而为雾”,厚云郁而四塞,万物颓然。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到立冬,往往是北方一年之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段。
古人将霜降物候描述为: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一候丨豺乃祭兽
豺狼将捕获的大量猎物放在一起,像是在祭祀一样。
二候丨草木黄落
不耐寒的植物停止了生长,草木树叶四处凋零。
三候丨蛰虫咸俯
寒气肃凛,曾经鸣叫和活跃的虫类都垂头不食,进入冬眠,不见了踪影。
【霜降习俗】
习俗丨赏红叶
霜降时节,该赏红叶了。
北方的深秋,一层秋雨一层凉,在天高云淡中逐渐降温了。大部分地区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植物一年生长进入最后的绚烂,饱满的色彩和艳丽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破甘霜落爪,尝稻雪翻匙。”白居易也描写过这样的美景:“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辉煌而炫丽的美景,往往令人陶醉其中。
习俗丨吃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霜降前后,柿子才完全成熟,皮薄、肉多、味鲜美。不但可以御寒保暖,而且还能滋补筋骨。
在已有些萧瑟的深秋天,这一抹红火,就像暗夜深处的明灯,为你燃起生活的希望,仿佛在说“祝你柿柿如意”。
习俗丨吃鸭肉
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
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
无论是吃鸭肉还是吃牛肉,都叫“贴秋膘”,祈求在即将到来的冬季里身体强健。
习俗丨赏菊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
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菊花盛开,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自古各地举办“菊花会”,喝酒赏菊,吟诗作对,赋诗泼墨,自得其乐,好不雅致。
习俗丨吃萝卜
山东农谚说: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秋后萝卜赛人参,萝卜是种家常菜,也被认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
它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便宜,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现代也有人称萝卜为“土人参”。
【霜降养生】
霜降,天气渐渐变冷。首先要注意保暖,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
其次,还要加强体育锻炼,通过锻炼增加抗病能力,广播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登山等都是比较适宜的运动方式。霜降后要减少秋冻,尤其要注意下肢的保暖。
此时饮食养生适合的是“平补”。要注意减苦增甘,补肝养肾,补助脾胃。
少吃冷硬食物,忌强刺激、暴饮暴食,还要注意胃的保暖。“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药、藕、荸荠,都是这个时节适宜吃的食物。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次回眸。
霜降开始,便是落、是俯、是冰、是冻。霜降时,其气栗冽,其意萧条,是摧残,也是磨砺。
晚稻在野,晨起有霜。
阡陌寂寂,远山红黄。
天地充斥着被凝固的孤独感,朝着冬的方向一步步前行。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最容易引人忧思,其实,入冬后的大雪纷飞,亦有动人的美感和乐趣。
时辰交替,四季更迭,但时光的美好,并不会变。
古人云:“天下之物,纡徐柔和者多长,迫切急躁者多短。人生寿夭祸福,无不皆然。”
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时节里,愿我们调和身心,于浅霜红柿间,奏一曲温馨愉悦的深秋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