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九月份朋友圈的爆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吗?事情从给罗一笑的捐款到了事件的营销炒作,最后一个金融机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面前“小铜人公司”。
毫无疑问,这是“小铜人”为自己搞的一起带血的营销。这次营销在某个层面上来说它是成功的:它博得了足够多的眼球,获得了足够的传播曝光。但它同样也是失败的,随着“炒作”的揭穿,人们对不管是罗尔还是小铜人公司的感觉就是:它欺骗了我们的信任,利用了我的善念。大家对小铜人的映象则是:欺骗,不信任,这些对于一个金融平台来说,是致命的。
“小铜人”用刷屏出场,结果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其实类似这一类的品牌出场还有很多,那么有哪些常见的错误的品牌出场方式呢?
1.新产品刚上线就是“刷屏级”
就比如说“分答”的上线,分答在一上线就受到了互联网界的热捧,后来王思聪的一个回答,更是把分答推上了顶点。然而在火了不到三个月,分答突然下线整改。在长达47天的“整改”后,分答再次上线,然后就不愠不火直到现在。
为什么这样的“刷屏”后却带来了这样的后果呢?因为产品刚刚上线,对产品的各项用户体验都不完备,产品还没有做好接受大量用户的准备,用户的粘性也不高。这个时候产品一旦出点什么差池,都可能让自己满盘皆输。
2.带血的营销
这个例子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罗尔事件”,其背后的小铜人在短时间内虽然获得了大量的用户曝光,但却是透支了用户对它的信任感,折损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现在的小铜人,你还愿意去相信它吗?
3.低俗的刷屏事件
就拿最近的“黄鳝门”事件,最后虽然没有爆出谁才是其幕后的推手,但从众多的直播平台中一个叫“麻椒”的平台出现在公众的眼前。
但是伴随着麻椒而来的,是大家对“炒作”的恶心,厌恶,以及相关部门的封禁。如果说这次炒作是麻椒在其背后所策划的,那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它只是顺带了麻椒,那麻椒只能是自认倒霉了。
因此我们经常听到的那些“病毒传播”,“刷屏级的文案”,“刷屏级的产品”......未必就真的对产品有好处,如果你的产品过早的就给了用户很大的期望,那么就必须得“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微信小程序从去年的十月份就为众人所知了,从张小龙的演讲中,大家对小程序就充满了期待,认为“小程序”即将是一款基于微信可以“改变世界”的产品。在今年的1月29号,小程序一出,互联网上更是炒得火热。但到现在呢,基本很少有人再继续聊这个话题了。
这里不是说小程序是失败的,只是觉得它过早地承受了公众过高的期望,而这一点对一个新产品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这样两个原因:
1.如果你很早就到处去说自己做了个牛逼的东西,而当它出世以后大家觉得它也就一般,那么用户就会对你失望。如果你在早期并没有给用户那么高的期望,用户内心自然不会有心理落差。但是你没有做到你允诺的,用户就会离开你。
2.用户体验来自于心理预期的被满足,只有给用户超越预期的体验,用户体验才会好,早期用户才会愿意给你口碑相传,然后形成扩散。
因此在产品出世前:不要给用户过高的期望。
就像一男一女约会,男生在约会前告诉女生自己很帅,堪比刘德华,结果见面时女生发现男生也就一般,大众脸。看了一眼,无比生气牛头扭头就走,走前还骂了你一顿。你还不明白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没有满足她的期望。
总的来说,在品牌曝光的第一映像时,“刷屏”,“病毒营销”.......这些都只是手段而已,不是目的,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曝光,点击,更是用户对我们的信任,给用户超越预期的体验,才能更好的为产品的生长提供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