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
不看电影的我,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同事走进了电影院,看了期待中想看的电影《无问西东》。被剧中人物深深吸引。
一个夸度近百年的四个人物,相同的清华大学学子,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相同的对生命的思索,不同的体现价值。每个故事各有悲欢。
故事分四个年代,四个故事,四个主要人物:
1923年,北平,主角:吴岭澜
英文、国文都是满分的他,唯独物理挂了,看到成绩那一刻,他十分迷茫和懊丧,导师梅贻琦问他坚持学理科的原因,他的回答是这样的:“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学理科。”
我没有这样的经历,在我看来自己擅长哪个科类,就选择哪个。从吴岭澜的回答看到他没有自我。又有多少学生是处于这种状态呢!幸运的是吴岭澜有好的导师,一句话唤醒了迷茫中的青年:“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此番教导对吴有如醍醐灌顶,之后在泰戈尔来清华大学一次演讲后终于明白与其盲目跟随,不如选择真实的自我,重新找回方向和初心,最终成为一代名儒。
我记得有描写泰戈尔来清华的演讲,林徽因是翻译,徐志摩也陪在其中,全是才子佳人,我在看这段电视时也是满眼的羡慕与敬佩。
1938年,昆明,主角:沈光耀(吴岭澜的学生)。
帅气又清秀的王力宏在那样的环境出场,加上显赫的家世,优秀的才华,格外有吸引力。在他有从军想法时,却遭到家人的反对,热血青年只得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是这样绑架着孩子的思想,照父母的意愿过完一生。
然而,沈光耀终有一天被曾经熟悉的男孩死在母亲怀里的那一刻被唤醒,她再次听到了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面对家与国、生与死的抉择,他更加坚定倾听自己内心,毅然选择投笔从戎,成为一名飞行员,奔赴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经常用飞机空投食物救助流离失所的孤儿。最终在战场上,与日军舰队同归于尽,壮烈殉国。
一句话,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沈光耀就是牢牢记住教官的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1960年,主角:陈鹏(沈光耀救助过)
陈鹏与李想,王林佳同为孤儿,一起长大。在爱慕虚荣的王林佳被羞辱之时,李想为了得到援疆名额,没有承认自己的问题,导致王的“死亡”。陈鹏在王毁容后依然不离不弃。李想在陈的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中,最终为了救同事,而献出了生命。
王的爱慕虚荣在我现在看来,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正面动机,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别怕,我是个给你托底的人,我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的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最怕的是,掉的时候你把我推开,不让我给你托着。”这是陈鹏对王的表白。
这句话是对爱情最好的诠释。何为真正的爱,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和你在一起,我会支持你,陪伴你,给你信心和力量。在生活中,我们也爱自己的孩子,爱父母,爱伴侣,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坚定有力的支持。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这样去做到,终究会绽放爱的。
现代,北京,主角:张果果(父母被李想所救)。
张果果是公司精英,在听完父母被李想救一命的前尘往事后,他最终做出了听从内心的决定:尽心援助四胞胎,同时,拒绝前领导提出的合作,不再卷入前公司的明争暗斗。他选择做自己,选择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最终获得内心的平和和四胞胎家人感恩的回馈。
还记得影片开头抛出一段令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提前了解你要面对的人生,不知道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此刻,你的心中是否已经有了答案?
我的人生到底要怎样度过?无论世间何种变幻,请一定坚定听从自己的内心,才有可能做出无悔的选择,才能拥有平和无畏的心态。所以,请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