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阅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时,知道《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的。
出于好奇,也出于信任,入了这本书。(相信李笑来看了三遍的书,定不会差。)
《奇特的一生》是俄国作家格拉宁的纪实小说,讲述了俄国科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如何利用他自己独创的时间统计法,来管理自己的人生。
柳比歇夫从28岁那年开始,每天都写时间日记,直至去世,他整整记录了56年。在他的时间统计法里,柳比歇夫利最大化的利用时间在昆虫分类领域里进行研究,从事生物科研工作,做数学题;从未停止过写作,阅读,学习新的语言。游泳看歌剧等爱好,一个也没落下。
柳比歇夫并没有建树丰功伟绩,可他建树的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让他在56年里始终保持着高度自律的方式,让自己生活得越来越好。
这本以“时间统计法”为主线书,其实说的不是“时间管理”,而是“人生管理”。
书中引用的塞纳卡(公元50年古罗马的哲学家、政治家、作家)的一段话:“老实说,我的所作所为同那些挥霍浪费然而有条理的人一样,对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要记账,我不能说我一点也没有浪费,但我总是心中有数,我浪费了多少,是怎么浪费的,为什么浪费的。”可见,从很早以前就存在着这样的极少数的人,对时间有着高度的感知,在这种感知下,用自律的方式,高质量地使用着属于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一生在固定的时间里以多维的方式尽情的活。
柳比歇夫就是这样多维活着的极少数之一,那些被称作“下脚料”的时间,都被他无微不至的使用起来,甚至是用物理学上的并联关系,来使用这些“时间下脚料”。他在电车上阅读,通过阅读英文版书籍学习英语;两三公里的路程从不考虑坐车,用来散步以锻炼身体,在散步的时候捕捉昆虫…
在柳比歇夫这里,没有所谓的碎片时间,只有是不是可以利用的时间。
他一生忠于一个目标——生物自然分类法。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从不迷茫质疑,就这么坚定的,朝着目标走去,柳比歇夫自然比那些目标不明确,稀里糊涂的混日子的人要幸福的多。
柳比歇夫把时间当成金钱,从收入和支出两条渠道进行统计,最后计算出自己向目标前进了多少。
统计时间如同记录金钱的开支。记账,有助于知道自己的每一笔支出,是否为必须,能避免一些浪费,让自己每一笔钱都用在合适地方;时间开支也是如此,正是因为知道昨天的每分每秒是如何使用的,才能安排好今天的时间,让明天的自己从不为今天和昨天而后悔,才能让目标越来越清晰,让行动越来越有质量,最后自收获一个不错的一生。
我在阅读《把时间当做朋友》之前,虽然已有每天将要做的事情列出清单的习惯,但并没有记录每项用时情况。
在阅读《把时间当做朋友》后,尝试记录自己每天做的每件事,所处的时段时才惊觉,我之所以一周左右才能看完一本书,是因为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只有一小时左右。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才慢慢放下朋友圈,治愈“不看手机就焦虑”综合症。
在阅读完《奇特的一生》后,比较自己已经记录一段时间的时间开支,发现,每月的复盘里,缺少时间的统计,以至于我的时间是以日来结算,却在月和年的单位上,依旧是本糊涂账。
我如同不知道自己一年挣了多少钱的人,不知道自己一年里的可用时间总和。也不知道用于各项事务的时间,在每月的总和。如果一个领域里专注一万小时可成为行家,那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想要长期发展的领域里,已经进行了多长时间的投资,还剩下多长时间才能到达那个一万小时。
柳比歇夫的人生是不可复制的,他的时间统计却值得每个想管理好自己人生的人去学习。
我们每个人在每一天拥有的时间都是等量的,这是我们在这个世界受到的最公平的待遇。
时间就在这里,你有没有和时间成为朋友?
我自然还没学会如何和时间很好的相处,而是正在尝试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时间记录方法,以此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自己的人生的管理。
这才是在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