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三下学期,学生分流,职高学校派老师到普通初中招生,不知道县城初中怎么样,农村中学中成绩特别好的有升重点高中的自然“坐怀不乱”,成绩不上不下的在这一周就比较纠结了,去还是留?
一天里这个念头会变好几次,既有招生老师不同以往老师上课枯燥知识点的天花乱坠的宣传,还有自己任课老师的不辨真假的鼓吹,再者身边同学的示范效应等,心情也跟着历经九重天。除了极少数果断做出去留选择的人,大部分都是出于很多因素的叠加,甚至往往是一些小事情的刺激,反而促使他们下定决心。
今天选了这个题目,原因在于自家小妹面临这一选择,极难抉择,为背后的残酷性——赤裸裸地淘汰不忍。去年曾看到一篇文章,某个地区几百位初中生已经入学高中数月,但被当地教育机构勒令办理退学,转去职业高中,据说因为学生未达到高中最低招生分数线,按照规定,不能办理学籍……自从妹妹上初中以来,也有意无意关注县城高中招考分数线,一直为她担忧,去年看了这篇消息还挺紧张,没想到今年就要彻底“主动”亲手做出选择了。文章还说,一直以为教育最难的部分是高考,没想到,其实我们要担心孩子没有高中可上。
职高和普高的最大不同在于文化课和专业课同时学习,设置职业高中的出发点在于满足社会市场对劳动力的多元需求,这是不错的。但在学历至上的当下并没有如预期受大家欢迎,其后续配套制度不完善,文化课学习不足、实习进工厂、报考高等教育选择有限等则是引起人们困惑的自身原因。尤其其几乎等同“差生”的代名词,更是让人无法释怀。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村庄里据我所知有三四个在村小学成绩很烂的同学,自从去了县城就读,成绩“噌噌”地往上涨,如果不考虑其他,单就结果而言,自然是喜人的。当然,我希望自己受到的教育是可能我反应比较慢,但不要一下子否定我,甚至整个否定我个人。但曾经的一次兼职家教经历,让我明白了老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天孩子三四个到十数个不等,给他们辅导家庭作业,有的成绩比较好,人也懂事,稍微看一下就行;有的成绩很差,但很会表现自己,占据自己很大一部分时间,还推脱不了;有的成绩不太好性格也柔弱,被其他同学欺负了也不知道辩解,想多抽点时间给其辅导,但既不被辅导班阿姨待见,也被调皮小孩缠着脱不开身,每每有心无力,很是抱愧;有的成绩很好,极其爱表现自己,但不懂得尊重他人,说点题外话,是我本人最不待见的学生。
再加上小学时一些教育经历,老师一般眼里只有班级前十几名“竞赛生”,对其他学生成绩基本上不管不问,只要不惹是生非就好,本身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就稍弱一点,不被老师重视,不被家长重视,自己慢慢的也越来越没有自信,变得自卑,日复一日,荒废时间,虚度光阴。我坚持认为,并没有哪一个学生特别爱搞事情,特别无可救药,如果得到足够的爱、包容、智慧的教育方式,不说每一个都是学霸,但总不是现如今的样子——被抛弃的大多数。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则证明了这种可能。
说回这个选择,我们唯一的考虑以成绩为基础,选择普高意味着没有好的高中可以就读,三年之后很可能只是个专科;职高相对要求低点,但选不到合适专业,大学报考只能在省内,还不能换专业,但有拿到本科毕业证的机会……最最致命一击,今年政策好像尤其严格,最低高中招考分数线以下不予保留学籍,无法复读,无法取得高中学籍,愿赌服输。
内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