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二月二,恰逢三月八日妇女节,这样的结合,让我想起了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人――妈妈,妈妈一生操劳,用爱与汗水浇灌了我们的心灵田地。回想起儿时的二月二,腊肉的醇香顿感飘逸在鼻孔前,豆子的脆甜满溢唇齿,所有的回忆都是满满的幸福与快乐。
童年的二月二少不了吃豆子,煮腊肉,看大戏。炒豆子是妈妈最拿手的活,我家孩儿多,妈妈不但要炒豆子,而且要炒好多,以满足我们贪婪的心,以便吃够,不留遗憾。
临近二月二,妈妈早早就把黄豆泡上。我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趴在盆子前看看豆子的变化。第一天,豆子满身都是皱纹。第二天,豆子身体变的光滑,慢慢变大,外衣也越来越薄。第三天,豆子已经变的很大了,妈妈就把盆子里的水倒掉,在院子里铺上塑料袋,把豆子倒在塑料袋上晾晒。等豆子晾晒的干湿适中,就可以收起来等待炒了。至于干湿的标准,只有大人们知道,而我们这些小孩只关注一个事,豆子什么时候能炒呀。想起入口酥脆甘甜的豆子,嘴巴里口水一下子分泌的就多了起来,还不由得要吧唧一下嘴巴。
真正到炒豆子的这一天,大人小孩别提有多忙碌了,在村口支一大锅,烧火的烧火,炒豆子翻搅的翻搅,用漏勺盛的盛,用簸箕簸的簸,这都是大人们干的活,我们却帮不了什么,只盼望着我们家的什么时候炒。炒豆子的日子一般由邻居几家的妇女们来定,商量好日子后,他们选址。选址要避开房屋和麦草垛,而且要避风,所以一般都在村口的地埂底下。他们商量谁家有大锅,主动拿出来,谁来准备细黄土,谁来支灶。一切炒豆子的过程都是妈妈们商量操办。炒豆子时,先把黄土烧的滚开,再把豆子放入锅中翻炒,炒熟后用大漏勺盛出,稍凉后,用簸箕再簸掉干瘪的豆子,晾凉就可以吃了。用黄土炒得豆子别提有多脆甜了。
除了炒稣甜的豆子外,还有煮腊肉是必不可少的,腌了四五十天的腊肉就要在二月二这天品尝它的美味了。人们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养猪,在年初买头小猪仔整整养一年,过了腊八就开始逐户排队等候宰杀,因为村子里只有一个人擅长杀猪。那时没有冰箱,当时还真没听说过冰箱这新鲜玩意儿。杀了猪,妈妈得忙好几天,炼油,腌肉,炒肉片,红烧肉……
大年三十晚上就要煮一锅带骨头的肉――这时煮的是鲜肉,北方这时天气很冷,气温都在零下,初夕要煮的肉都放在院子南边的大缸里保鲜。硬柴火慢慢的煮,等吃完饺子,妈妈拌点凉菜,一家人坐在炕上喝点小酒,再啃啃骨头,唠唠嗑。其实这都是大人们过除夕的样子,小孩就想着怎么才能美美的放一次炮!过年就吃妈妈做的丸子,排骨,红烧肉……
元宵节再煮一次肉,虽然都是腊肉,但由于腌的时间短,调料还没有完全入味,肉吃起来外咸内甜。到了二月二腊肉腌透了,那味醇香可口,咸淡适中,不油不腻,夹馍就葱吃,甭提有多香了,想起来就流口水。
每年到二月二前后,我们方圆三四个村联合开庙会,唱大戏,真是孩子们的盛宴啊!到正会这天,我们小学都放半天假,在巷子口老远就闻到妈妈煮肉的香味,一回家妈妈就迫不及待地捞出肉,不停地叮咛我们“趁热吃”。她微笑地看着我们大口贪婪的吃肉,一边说“小心把油滴身上”,一边熟练地给我们从骨头上剥离大块的瘦肉,我们真是像饿狼一样只顾着吃。突然一抬头,看见妈妈满脸流露出难以遮掩的满足和幸福。“妈妈,你也吃”,她总是说:“我等会儿吃”。不,她总是看着我们吃够了,有剩余她才吃尝尝。
这就是我们二月二最丰盛的节日礼物,妈妈每年都要精心准备的盛宴。要是哪一年不炒点豆子,没有点腊肉真是没法过二月二。俗话说:二月二“农”抬头,过完二月二,他们就要耕种了。二月二为一年的农耕开个好头,预示今年一定大丰收。节日的仪式感带给我们童年的期盼,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