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宝数学考的太差了,烦死了!”
这是姐姐今天发给我的微信,我看了不免都有点揪心。今年小侄女儿刚上一年级,姐姐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给了她,每天学习的时间也很长,但好像收效甚微。
按理说,小侄女儿每天放学后被接到托班,稍稍休息就开始有老师过来辅导课后作业,姐姐下班后接回家,连饭都顾不上吃,继续做家庭作业。但即便如此,她的学习依然很吃力。
后来我发现似乎她的成绩和时间长短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从小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上学前,姐姐为了获得暂时的安静,总会把她交给动画片,一看就好几个小时。上幼儿园时,老师就说她注意力不集中。
但那时姐姐不以为意,总说上学后自然会好的。结果现在小朋友特别不适应小学生活,眼看着这个学期快结束了,她的成绩在班级排倒数。每天晚上当督促她写作业时,她反抗的情绪也很浓烈:为什么又要读,我都读过了。烦死了,天天都要写作业。甚至有一天突然说,好想去死啊!一个才7岁的孩子,为了不写作业宁愿去死,可见她内心对学习的反感之大。
姐姐偶尔自我安慰说,可能刚上一年级吧,大一点就好了。但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却发现不管是课本上的学习,还是课外跳舞、画画,她的接受能力都很差,进步也很慢,总是会落后同龄人一大截。我想:这才是真正让人觉得担忧的地方。
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多保护,总是顾及他们年纪还小,应该做温室里的花朵,不用承担太多压力。其实一定程度上,也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是家长习惯将孩子全权交给老师,秉承着好老师才能教出好学生的观点,忽略了课下与孩子的互动与交流。久而久之,对于这些孩子拥有的过于轻松与随性的童年,成年后反而要承受的更多。
2
《下乡养儿》中乔老师说:“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是不健康的,把智力,也就是学习知识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身体、意志、情感这些重要的东西,其实这些才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智力就是建在沙丘上的大厦,是很脆弱的。”
这也是我前一阵看《小儿难养》这本书所得感想。严格来说,这本书只是一本事无巨细记录生活的流水账,且并不是一本教育成功的亲子书,书里的孩子是软弱无力的,家长也不是成功者。主人公天天换了几所小学都无法适应校园生活,最后辍学在家,即便修养在家,因为噩梦连连,总是晚上玩耍,白天睡觉。父母为了照顾她,也都双双辞职,最后全家搬到了农村,种菜、养动物、做家务......
在慢慢深入文章看时,从刚开始对天天一家的同情,到后面反而越发觉得天天厌学、胆小懦弱,其实很大部分都是她的父母造成的。每次当天天遇到问题想要退缩时,她的父母都无条件同意和纵容。
当天天已经被乔老师训练的可以独自在家照顾自己时,她的爸爸还是不放心,只要离开她就觉得心神不灵,必须要立马回去看她。让天天一次次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机会。
这似乎也是现在很多父母的通病,对于孩子的表现总是过度包容,从不反思,面对问题喜欢逃避。文中的天天在幼儿园时就不喜欢去,但她的父母不去分析原因,只是一味的去换幼儿园,一直到小学都换了好几所,才发现是孩子出了问题,而不是学校的责任。
其实彼时他们的下乡养儿,不过是曲线救国,如果一开始不过度保护,不急于替孩子扫清前方障碍。协助孩子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她主动去面对困难。那么可能就不会非要出走乡下。
3
如果只是因为亲戚的孩子,和看了这本《下乡养儿》的话,那难免观点会偏差。但因为之前有过近半年的少儿主持老师的经验,近距离接触了上百个孩子和家长后,内心对于家长要放手这件事也是深有感触。
绝大部分家长刚来报名时总会说,我的孩子胆子太小了,他根本不敢跟陌生人说话,我不想指望他学到什么程度,得到锻炼就好。看,还没开始,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感。
每当这时,我第一时间让他们先放松自己,因为他们的紧张与焦虑极容易传递给孩子。而且如果家长长期在孩子面前灌输他很胆小,比如他不跟路上遇见的熟人打招呼,父母就会跟熟人说,不好意思,我家孩子就是胆小。长此以往,孩子潜意识里会默认我就是胆小,我就可以不打招呼。
另外很多孩子其实都是多面派,他们在家人面前和外面都有着不同的相处方式,这也说明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之道。可是在家长的固定思维中,总觉得孩子要听从大人的安排,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所以当孩子在教室上课,家长在另一个教室的监控看到他的表现时,总会惊讶大于担忧:哎!我们家孩子怎么这么活泼,还会主动举手。其实他本来就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懦弱。
还有一部分家长急于求成,没上几节课就希望立马看到成果。事实上课堂上的一个小时只是老师的输入,如果课下不及时输出的话,那孩子可能吃颗棒棒糖就忘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其实就算刚出生的婴儿,虽说是一张白纸,但其实那时他们已经有自己的个性和态度,对于外界也有着自己的处理方式。不信?你看每个婴儿在面对吃喝拉撒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方法,连哭声大小和频率都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父母们就别再过度担心了,而给他们翅膀去自由飞翔,应当让他们尽早的去适应社会,成为一个独立且有担当的个体,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这个社会的美好。
4
或许对像我小侄女儿才7岁的年纪来说,现在还不能辨别善恶美丑,过早的放手可能会让她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但如果连独立写作业这样的事情都不能做到的话,那么被束缚的可能不仅是她的实际动手能力,连思想都被禁锢。
所以我想,我姐当务之急该是要从培养学习的好习惯开始。首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自己记录当日作业、自己收拾书包等。因为纪录作业本身就是考验孩子是否专心听讲以及整体课堂是否完全坚持下来的一个标杆,而收拾书包本就是孩子的分内之事。
其次不要孩子陪孩子写作业,长此以往容易养成过度依赖的弊病。虽然在她刚刚建立学习习惯的时候,家长的陪伴很重要,比如握笔的姿势、写作业的坐姿、刚写字时笔画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注意力集中等等。但一旦这些习惯养成之后,就该让她独立完成作业。慢慢的养成她做她的作业、你做你的事情,互不干扰,但又在共同努力。
父母本身就应该是园丁,而不是木匠,对于孩子应该是培育而不是塑造。多一点现实的探索,少一些父母的娇惯,让他们自己去承担责任和义务。毕竟人生的路,要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