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阳光明媚,宝子又在呼呼大睡,迅速恶补了一番“隔着玻璃晒太阳”是与非的常识后,遂端把小椅子,跟宝子一起晒一会儿。
其实晒太阳的话题,又是一个“全民补钙”的子话题,补不补鱼肝油呀,补不补乳钙呀,测没测血钙呀,牛奶要多喝呀。无论你是小婴儿,熊孩子,大孕妇,老年人,通通被嗡嗡嗡过。
对于靠奶水为主要食物的小宝子们来说,并不缺钙质来源,缺的是人体内含量并不多的维生素D(这玩意母乳里也没多少)。它能促进和推动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使钙元素通过血液到达并沉积在骨骼内,促进骨骼生长——多么伟大!
这个又名钙化醇(按照其功能命名为抗佝偻病维生素)的东东的产生只有两个方式,小肠吸收,也就是说直接吃这个;或者通过皮肤合成,具体是皮肤表面和真皮层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对,这货不是你从阳光里面吸收的,而是人体自己产生的)。
直接补充维生素D这个事儿,我想留到明天说好不好吖。
咱们先知道知道,太阳里面的啥帮助维生素D合成呢。是不可见的紫外线,紫外线里面按照波长划分为UVA.UVB.UVC.UVD。除去作用不到人体的最长波UVD和最短波UVC,我们日常能接触到的只有紫外线里的UVA和UVB。
(由于宝子已经在叽叽叫要醒了,那么简单粗暴的下一个结论吧)UVA是可以让我们皮肤晒黑,甚至癌变的坏东东,是汽车玻璃贴膜和护肤防晒用品的主要斗争对象。而UVB却是一个温和的好盆友,它的穿透力差一些,不能穿透玻璃,甚至不能穿透薄薄一层衣服,却可以促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所以得出这么一个逻辑链条:要补钙——补维生素D——晒太阳——裸露皮肤晒UVB。
晒太阳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注意方法。(以下转自知乎╮(╯_╰)╭)
有研究显示,每周让母乳喂养的婴儿户外活动2小时,仅暴露面部和手部,可维持婴儿血25-(OH)D3浓度在正常范围的低值
一般而言,晒太阳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9:00-10:00,下午16:00以后,避免上午10:00~下午16:00时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只需普通着装(胳膊、头、颈面部暴露),夏季在阳光下20~30分钟,即可得到一天所需量。儿童和年轻人每周2~3次的户外活动,这种接触阳光的方式也能满足维生素D需要。对于老年人应鼓励在春、夏、秋季的早晨或下午多到户外晒阳光。婴儿暴露面部和前手臂,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即可预防佝偻病。
大东北的冬天,咋么带新生儿出去晒太阳啊,开玩乐啊,被老人口水喷死啊。好在家里的玻璃,都是不贴膜的,那么UVB的透过率应该在1/3-1/2左右,也就是说,基于没鱼虾也好的心理(在直接补充VD的前提下),随便看心情闲适的时候,隔着玻璃美美的热乎乎的晒一会儿,也是不错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