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一年春夏又过,我已经进入大学一年了。这一年,可以说过的懵懂无措,浑浑噩噩。有慌张,有惆怅,可最多的还是迷茫。
最近一个刚刚结束高考的学妹每天都在“骚扰”我。她和我一样,是被父母强制留在本省读大学的。她每天和我的通话内容由抱怨和斥责父母的专制转变为担心自己能否被录取的忧愁,听得我一个头两个大!这让我也回忆起了我自己的那段忧愁痛苦的时期,当初一门心思想离开父母的管辖范围,非要填个外省的学校,即便我知道那对于我而言不是我最好的选择。但想着天高任鸟飞,到时候我出省了看你们怎么管我。
其实大部分考生也与我一般,在选择大学的标准就是离家远,很少有人会考虑大学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现在很多大学都有进校转专业的政策,目的就是想让更多人学自己所喜欢的专业,而不是一专业定终生。像当年的西南联合大学,提交一份申请就可以随意转专业。
很多人是没有向往的专业的,比如我。而经过大一一年的洗礼,我渐渐明白大学对于我而言的意义。大学,就是上帝给予我们的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去寻找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物的机会。很多考生选择专业的标准就是就业前景,以后的工资待遇等等之类现实的问题,比如那个“骚扰”我的小学妹。不可否认这是很现实的因素,但如果读大学仅仅只为了这些因素,那你的大学不会如你憧憬的那样美好,也不会像电影里那样的热血澎湃。恰恰相反留给你的这四年只有学术的枯燥和无聊。大学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是自由的,是一个让我们接受成长洗礼的地方。在这儿,我们的所学、所识都会积淀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应该成为复旦大学校训那样——自由而又无用的灵魂。
曾经看过戚泽明的演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所提到的“间隔年”。这个词我是第一次接触到,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我们没有机会和条件去有这么一个间隔年,但我想也许大学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间隔年,一个契机,一个去寻找以后漫漫人生路途中自己所热爱的事物的机会。正如郑强教授所说的,回望大学,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在如此仓促的时间里,若我们浑浑噩噩的度过,岂不是在挥霍最珍贵的年华。希望,我们都可以在大学这本仓促的青春之书里刻画下自己最绚丽的一笔,但愿以后我们回望大学的时候,都可以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