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岛《关于文弱之徒》
三岛这篇文章应该是写给当时的文学青年看的。之前读的时候印象很深,常常想起,今早又看了一遍。做些总结。
1、三岛眼中的文弱之徒。
三岛区分了两种文学,一种是鸡汤式的,给人以一些虚假的道德和希望。沉浸其中的人类似于青春期做梦的少女。另一种是真正的好文学,这一种文学是专门甚至执拗地去展现人性和世界的恶与绝望,并且用的不是恐吓式的手段,而是漂亮的文章和魅惑的描述。这类文字把人带到悬崖边上就弃之不顾,并不指示任何出路。才华不济者读了这样的文字后很容易产生是自己来到悬崖边的错觉。
三岛要批评的文弱之徒,正是这种借着一流文学似乎看透了人世间的假象与丑恶,因而以为自己可以任意嘲笑别人,却实际上连在路上去救女孩子于流氓之手都不敢的人。这种青年往往有着看似清澈的眼神,却少了年轻人该有的愚蠢鲁莽和动物性,因此像是一种“隐花植物”。
2、不止是文学。
我想,其实不止是三岛所说的文学青年,(可能文学青年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文学最擅长让人避世和幻想),沾了“文”字的,都难免有这样的危险。
例如钻在象牙塔里的学者;
一心一意想要启蒙别人的知识分子;
梦想着树立权威和道德、自以为无所不知的牧师;
等等。
这些人都有三岛所说的危险,即自以为可以站在看透一切的高度上去哂笑别人的努力和愚蠢、虚伪。
3、经世与健身。
这大概是三岛选择健身的部分原因。健身能给人身体带来充沛感,身体的充沛活力则有助于影响灵魂。健身也能使人学习更加专注。
经世的必要是在于,文弱之徒总喜欢跟这个世界保持距离,并构筑自己的虚幻世界。所以进入世界与之交谈,多与家人朋友发生真实的情感关联及责任,多关注些现实中经济与法律、社会方面的事情,是保持头脑清醒及灵魂健全的好方法。
4、贵族与圣徒
人的现实处境是可进可退的——所谓荣辱不惊真丈夫。但人的精神,如果主动退步,例如退回到愚昧、犬儒,却是件可耻的事情。一个人借好的文学或其它经典著作,对世界有了一定的深刻认识,如果因为要避免文弱之徒的危险,因而向后撤退,以至于不肯承认对于他人的行为的愚蠢与虚伪的洞见,回归到“次等文学”的鸡汤道德幻梦,好比要让身体重新退回到孩童的样子,并不可取;或者渐渐做成了自己从前所嘲笑的人,不免悲凉。
所以要避开做一味嘲笑他人的文弱之徒的危险,就要在精神上寻找更好的出路。
一种是贵族精神。真正的贵族有自己的崇高的道德自律,但不因为这一点而嘲笑其余的人。他们有一种自矜的精神,这种自矜的精神让他们既有保全自身个性的自觉,又有包容和怜悯他人的气度。
不过贵族精神难免精英主义,不为常人所及,所以还有另一种选项:圣徒精神。圣徒之眼,恐怕比文弱之徒与贵族还要高,当文弱之徒轻浮地嘲笑别人时,当贵族还在享受这个世界上的学问、道德与艺术时,圣徒则说他已经把自己与世界一同钉在了十字架上,只定睛于天上的事情。这可能也是圣徒(乃至基督)在世时常常遭世人讨厌的地方。而圣徒的行动却是很卑微的,并且也并不以此为耻辱。圣徒躬行世上各样平常而劳苦的事情,站立在其余各样卑微的人中间,一同认罪,一同领受恩典。圣徒也往往是丰沛的,彼得和保罗总能给人以一种强健而精力充沛的感觉,他们这种丰沛的精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由内而外的喜乐之情,使他们得以能够积极地用爱心传讲福音,不觉得倦怠。
因此圣徒的精神在以下几个方面成为了文弱之徒最好的出路:
其一,圣徒的眼界,他所追求和盼望的,远远高过文弱之徒,足以成为文弱之徒进一步的追求;
其二,圣徒的行动,解掉了文弱之徒身上的轻浮自大爱嘲弄别人的毛病,也能够使之更加经世,与众人同在,且精神也更加丰沛。
其三,三岛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大概是有感于战后日本青年的靡靡之气。他自己的企盼,是希望通过强身健体,和恢复日本古典精神如武士道,来发现日本重振活力的可能。三岛关于文学使人绝望的描述,可谓看得透彻,只是联想到他的死,不免一方面感叹他的死生一以贯之的难得,一方面可惜他终究如自己所说,在悬崖边找不到出路。文弱之徒走到人生的虚无悬崖边上,何去何从呢?
在纵身跳入黑暗深渊以外,还有一条路,就是圣徒的“信仰之跃”。
附:约三1:2 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
[niv] Dear friend, I pray that you may enjoy good health and that all may go well with you, even as your soul is getting along well.
[asv] Beloved, I pray that in all things thou mayest prosper and be in health, even as thy soul prosper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