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是对思维过程的思考,这是一种人类独有的能力,帮助你从问题中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事件本身,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为什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易仁永澄老师的——人类行为本质模型TMBRT,可以很好的解释,人可能就是一个习惯的动物。
人类行为有三个特点:
趋利避害
当下满足
易被激发
守株待兔:可以很清晰的解释你为什么是习惯性动物。宋国的那个农民只是一个个强化版的普通人,许多人都没有他“傻”那么明显。守在树根前得到一只兔子撞死的“奖励”,“触发”他本身懒惰与侥幸心理的天性,以至于出现每天守在树根旁的“行为”,至于“动机”很简单了、不劳而获衣食丰足嘛!
有多少人每天重复着昨日的工作生活方式,而幻想有一天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就像相声里说的那样,你想彩票中大奖,你必须要先买彩票才行啊!
怎么样才能脱离此种循环,走向人生巅峰呢?
正如此书的副标题“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点所在。从而也引出本书作者写作的目的:旨在弄清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研究中提炼知识线索;作者没有宣称“找到了答案”,而是正在构建自身的思想,寻找由思想通往行为的道路。
书中的重点概念——(反馈回路)元认知、心理化、剧本化与实用主义的适应
反馈回路
我们的大脑驾驭这个世界的方式。
反馈回路在四个不同的阶段运转,上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行动的结果作为新的事实回到反馈回路中,如此反复。以此可以系统化地思考人的行为与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书中介绍的几个重要概念都可以作为反馈回路的悬摆来影响反馈回路。
元认知:从问题中抽离出来,对思维过程思考的能力。
心理化:人类特有的能力,它使人类能够想象隐藏在他人之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感受,并对他们当前或未来的行为做出预测。
剧本化:通过不断变化的“外部剧情设定”,我们积极地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朝着理想化的结局,而不是任由世事发展,无动于衷。
实用主义的适应:我们如何修正我们自身的想法和行为来适应这个由我们大脑创造的世界。
举个栗子:小时候语文课本里的一个故事——小马过河。牛伯伯、小松鼠都是基于自身的条件,说出来的都是实话,但是别人的事实不一定能适应你的条件,别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也能让你解决问题需要你自己思考、评判。马妈妈告诉小马的话,虽是最朴素的道理,但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从小我们就开始学习思考与行动的重要性,随着岁数的增加反而更难理解这些朴素的道理了。小马只有通过牛伯伯与小松鼠的“剧本设定”,来设计自己的“脚本”,而缺乏“心理化”他人的能力,更没有“元认知”能力,但是在马妈妈的教导下通过行动来“适应”生活。
真实的世界会复杂很多,不过通过改变元认知的悬摆设置,从而改变反馈回路,达到从思维中获益、因思维改变生活变得更美好,也不是一件难事。怎么做呢!~~~DO it。
给出改变思维的30种工具
作者给出了改善思维的想法箱,分成四大类30种工具。
个人——处理我们的内部世界、个体心理空间问题的工具。
外部——处理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的工具。
联系——处理人际关系,我们的思想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被他人影响。
生物化学——这类工具催化引起思维和行为改变的生物化学变化。
具体的工具可以阅读本书第二部分获得,不再一一列举了。
通过反复阅读此书,我联想到小时候学习过的守株待兔、小马过河以及坐井观天等小故事。觉得想改变思维方式是需要方法与技巧的,更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元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