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李高攀)我只是一名没有选择自杀的大学生校园贷受害者 怀着无奈地心情看完了这篇长文,感觉到的是一个缺乏常识的受害者的无助。
因为在学校创业以及做学生会外联的缘故,我也接触过大大小小七八家学生贷平台,也因为实际需要在一些平台上借过几千元的学生贷款,当然最后都顺利还上了。至于为什么现在仍有许多学生被校园贷害的退学、犯罪甚至轻生,对此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分析。
一、校园贷平台的高利率。
首先明确一点,凡是所谓“正规”的校园贷平台,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高利贷。能够取得资质上线的校园贷平台,肯定不会蠢到去触犯法律。但是这并不代表利率真的会低于高利贷,事实上可能会更高。
以某应用商店里可以搜到的校园贷款平台举例,假设我要借一笔为期6个月的3000元贷款,如图所示,系统显示,在按期还款的情况下,我每期应还630元,也就是到期合计还款3780元,利息780元,换算成年利率的话高达52%,而2016年银行贷款基准年利率为4.35%,高利贷的定义是年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而这个平台的利率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然而,这却是合法的,因为他的费用说明中有这样的规定:
在3000元的借款中,根据平台规定,每月应收100元的封顶服务费(0.2*30*30=180元,封顶100元),那么扣除这些服务费之后,我们所借的这笔贷款的利息是多少呢?半年只有180元,年利率12%,为银行基准利率的三倍不到,完全不属于高利贷。
就这样,疏于计算的大学生即使能够发现高的不合理利率,也完全无处投诉,因为真正吸干你的不是利息,而是这所谓的服务费。
二、黑心中介
校园贷平台为了避免出现大额坏账的情况,一般不会提供大额的贷款,但是对很多被各种欲望冲昏头脑的学生而言,两三千元的贷款连半部iphone不够,于是乎,一些灰色中介(合法与否不敢妄断)应运而生。
这些中介的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他们熟知各种大大小小的校园贷款平台的规则,你把你的各类信息提供给他们(通常包括学校、姓名、班级、学生证照片、学信网截图、身份证正反照片、银行卡、本人及亲人同学电话号码等等)有了你的信息之后,他们会帮你在各类学生贷款平台借贷,教你如何应答平台的验证电话,如何骗过平台的风控部门,最后帮你从大大小小的平台上凑出上万元甚至更多的的贷款。当然,从中他们会收取10%以上的服务费,至于还款的事情嘛,学生和平台去对付就好了,中介的任务已经完成,钱挣到了就没有问题了。由于中介只是一味地追求快速下款,所以在各个平台上都会不顾利率地申请最大额度的贷款,甚至采取各种套现方式来加快下款。
实物套现:校园分期平台的购物额度往往大于你的现金贷款额度。也许你的资料只能贷2000元现金,却可以分期一年买一部5000多元的iphone7,当然利息是不会少的。这时中介就会“好心地”帮你选择分期购买手机,然后直接填上自己的收货地址,告诉你他们会把手机折价卖了换钱给你。于是你的分期账单上记上了5000多元的手机,到手的却只有4000元的现金,中介告诉你,只有这样才能下款。于是你拿到了你想要的贷款,却背上了远远超出你实际所应承担的债务。我看到的那篇文章中就有活生生的案例:
后来他们不能贷款现金了,跟我说要套现,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套现啊?他们说就是在平台上买东西,然后卖出去,我想着,这样也可以啊,有钱就行,也只有我这么天真了,哪有说的那么容易呢!第一次套现的是苹果6S plus,这个时候是正值苹果七要上市的时候,收获地址直接写的就是他们的,当时写的时候也是他们写,后来才告诉我,当时也没在意,只是后来才知道,自己真是一个坑一个坑的往下跳,手机到了之后,根本没经过我的手,他们就开始说苹果七上市,,这个手机肯定要降价,他们再收取一个卖手机的服务费,最后的意思就是5000块钱的手机我只能拿到2000元现金都不一定,而我最后要还6000元左右的手机贷款!!!!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一个中介说过的话:“因为大学生最讲道理,所以跟大学生不用讲道理。”
信用套现:这种模式已经不局限于大学生贷款,成年人也有,本质上和信用卡套现类似。中介利用银行或是一些大平台的漏洞,使用信用消费作假,产生交易,收到平台垫付的信用资金后抽取服务费,再将剩下的部分给到贷款者,这个过程中,受害的是消费者和平台双方,而中介从中可以谋取不菲的利润。
三、民间高利贷
在什么都谈互联网化的今天,民间高利贷也紧随其后做起了互联网行业的弄潮儿。这类公司区别于第一条中的正规借贷平台,本身就是非法的。但是民间高利贷公司本就属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典型,在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之后变得更加难以监管。这些公司往往利用一些金融工具和社交平台进行借贷,手段更加简单粗暴。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6年12月初的“裸条”事件。
通过各类平台进行的高利贷显然大大提升了这些非法公司的放贷效率,甚至因为其难以偿还的高昂利息,形成了“肉偿”的产业链,一部分深陷其中的学生甚至自己也做起了高利贷公司的代理,通过拉身边同学“下水”的方式偿还自己所欠的债务。如果不是去年的那一场数据泄露,大多数人恐怕都不会知道大学校园里还存在着这样一条触目惊心的灰色产业链。
作为一名曾经使用过校园借贷平台的大学生,我并不反感校园贷的产生,但这个行业的混乱与监管的缺失,却足以酿造太多太多的悲剧。在没有相关保护措施正式出台、市场相对混乱的情况下,衷心希望每一个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千万不要因一时冲动而悔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