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对大公司和小公司的探讨就一直火热,双方代表队的互相攻讦也始终甚嚣尘上,搞的很多求职者更加迷茫,向左向右,不知何去何从。
但是,读完这篇文,你会发现,大公司定律和小公司定律,都是不存在的。
1、大公司:随波逐流与鱼跃龙门
S先生是一家规模很大的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从毕业以来他一直在那家公司,安稳的工作和生活着。几年过去,S先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但除了技术以外,别无所长。他常常感到困惑,身边的同事越来越年轻化,而他却始终没有机会升到上面的位置。
S先生终于在深感自己越来越油腻的时候辞职了,去了一个小公司做管理人员,薪资翻番。但好景不长,S先生其实并不懂得怎么带团队。在大公司待久了,又觉得小公司各方面都不完善、不入眼、太low,于是每天生活在纠结和怀疑之中。
F先生刚毕业的时候进入了一家小公关公司,做了一年,月薪在当时算中档水平。随后,F先生发下宏愿,毅然辞去了小公司的工作,过五关斩六将的进入了公关行业非常优秀的大公司。工资从五六千降到两千多,7*24小时待命,我相信他看到过这座城市在任何点钟的模样。
后来,在我一度担心F先生会因为过劳而进医院的时刻,他的人生开挂了!升职到团队Leader、升职到总监、升职到高级总监,他的薪水也像个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远超于同龄人水平。方案水准、执行效率、合作状态,让很多客户开始指定和他合作,他还是一如既往的7*24小时认真极致的工作着。
S先生和F先生都在大公司,他们都抱怨过大公司人际关系复杂,也都享受着大公司完善的管理,见足了高大上的世面,但他们的结局却迥然不同。
究其原因,无外乎S先生随波逐流,安于一隅,忘记了循序渐进的突破和成长。而F先生却始终目标明确,勤学苦练硬本领,最终跃过龙门。
2、小公司:坐井观天与不甘平凡
L小姐一毕业就进入一家初创的几人小公司,最初学做业务,后来渐渐的做到了总监级。但是,小公司的总监级也不过尔尔,因为实在是太过扁平化管理了。小公司最喜欢做的就是用虚名还激励,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提薪。
然而,L小姐大概没有看破这一点。总监的名头让她逐渐自满,觉得自己俨然成了精英人士。最终,公司经营不善倒闭,L小姐又回到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残酷市场。小公司的高级职位基本不具备什么背书的作用,而L小姐由于长期自满也忘记了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只能泯然众人矣。
一入行就进入小公司的,还有我的两位大学同学,他们走的路却和L小姐截然不同。其中一位工作主动性极强,真正做到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做,很快得到了老板的信任,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拿到股权,成为了合伙人。
另一位就更富有传奇色彩了,她直接在摸清了行业门道,学会了公司套路,也积累了一些人脉与资源的时候,自己创业单干了,如今历经风雨,也算是风生水起。
这三位朋友都在小公司服务数年之久,忍受了小公司管理上的不完善,经历了小公司针头线脑都要计算的艰辛,也享受了相对自由和轻松的工作环境。当然,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3、比大公司和小公司更重要的,是好公司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公司规模的选择真的不是什么决定生死的大事,所以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在公司规模上。
与其在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徘徊,还不如做好调查,选一家有前景的好公司。
优秀的小公司会在几年之内迅速成长,融资成为业界新秀,初创期的团队成员如果发展的好,往往能和公司共同成长为精英。
优秀的大公司更是不必说了,天然搭好了高大上的舞台,就看你能不能利用这个舞台展现自己了。
至于如何挑选公司,在我上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建议你频繁跳槽》中给出了几条建议。但是,我想说的是,预测一家公司发展最核心的是看它的商业模式,但是对商业模式的判断又需要一定的阅历和极强的商业敏感思维。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多咨询,勤思考。当然,我们千挑万选的公司也可能出岔子,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政府爸爸会突然朝哪个行业打一枪。就像影视行业,前段时间如火如荼,崔永元事件一闹,不知道凉凉了多少家公司。
虽听天命,但尽人事,即使为了降低踩雷的概率,也值得我们全心付出。
4、比好公司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
不管是在大公司还是在小公司,我们要做的都是不断进步,突破自我,锤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进了大公司,不必沾沾自喜,从办理入职的那天起,我们引以为傲的准入的荣耀,就成为过去式了。
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想的是,怎样才能升职加薪,成为管理者;真到了大厦将倾的那一刻,我们用什么本事让自己免于被裁员;一旦离开了,我们又凭什么本事在市场上另谋生路。
进了小公司,更不能一叶障目,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学习外面的世界,虽然无缘亲身经历,但也知道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状态大致是什么样的;学习公司方方面面的事务,争取成为老板最信任的人,和公司一起成长。
小公司的员工是最接近创业状态的人,深度观察和积累后,自己为自己打工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总之,大公司未必成就你,小公司为必毁了你,能成就你或毁了你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