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恶魔来形容坏习惯还是挺贴切的,不知不觉就会去做一些不自知的行为,如果是好的习惯应该就叫小天使了~
作者将习惯分为四个部分:信号,反应程序,激励,信念。
信号
是让你做出习惯行为的触发点。比如听到提示音之后就拿起手机去看,或者一到晚上十一点就睡觉等等,无好坏之分,主要看如何对信号进行反应。
反应程序
有时在学习的时候,会把把注意力从学习转移到不太痛苦的地方,比如玩手机、发呆、闲聊等等。每当到达某个压力点,大脑都想自动进入这个反应程序,这时就需要我们主动去改变这个反应程序,用新的程序代替它,即新的习惯。
激励机制
习惯之所以能变成习惯,就在于每次执行某种行为的时候,能得到奖励。比如你习惯性地看手机,奖励可能是搞笑视频带来的情绪愉悦,暂时逃避尴尬场面或者困难任务带来的舒适感,因此拖延的习惯很容易养成,因为它能让你暂时逃避困难,变得愉悦。
那么就可以利用执行某种行为后,获得奖励来帮助好习惯形成。
信念
简单来说就是找到改变的动力,然后相信你自己。
我认为信念不像书中简短的一段字那么容易,需要你对自己有一定的清醒认识,动力往往跟你自身的核心需求挂钩,而如何寻找核心需求,不在这讲。
如何利用习惯的力量?
前面了解习惯的组成,要改变就能知道大致的方向了——信号、反应程序、激励机制、信念。
下面一个个来。
1.信号——识别出让你进入拖延状态的信号。比如在学习的时候突然收到一条短信,于是开始玩手机;又或者旁边的人发出嘈杂的声音,打断你的思绪无法进入状态……
发现这些信号后,尽可能切断或减少干扰,避免接受到这些信号。
比如,专注的时候隔离手机,上课学习不带手机或者关机;去图书馆这种安静的环境做事等等。
此外,还可以养成新信号。例如一下课休息一会就开始复习,而不是拖到明天(往往到了明天也不会复习);或者一熄灯就开始睡觉,又或者一到操场就开始锻炼……
2.反应程序——改变你对信号的反应是唯一需要动用意志力的环节。
每当接受到拖延的信号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主动去改变接下来的反应。
而改变的关键在于,制定计划。
为新的反应程序编个代码——制定计划,然后实行。
按照我自身,具体计划:
#下课后休息一会就开始复习整理当堂课内容,而非拖到明天。
#一回宿舍就开始锻炼,而非借休息的名义玩手机忘记时间。
#一旦开始学习就关机,如果非得用手机就开启学生模式。
3.激励机制——让大脑知道做完任务可以得到奖励并产生愉悦感。
用奖励让完成一件事情变得有吸引力,这和单纯刷剧玩游戏不一样的,如果在学习的时候一上来就分神开始浪,浪完之后只有懊恼和挫败感。
但要是学习完之后开始浪,就是心安理得,理所当然,颇有成就感还能尽情享受玩乐,何乐而不为?
以我自身为例,具体:
#专注模式之后的发散模式可以散步,发呆,闲聊,吸猫吸狗吸男友(如果我有……
#每吃三天少油少盐健康食物后,放开吃一天作为奖励,时间间隔逐渐变长,每三五七天隔一次,直到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不吃健康的食物就浑身不爽。同时吃饭的时候看视频作为调料忘记食物乏味,二十分钟以内视频。
#健身后就吸美好肉体的图片或看新番,或者跟男神聊天(假装我有(눈_눈)
#洗衣服之后奖励吸猫吸狗视频
#敷完面膜或者洗完头发之后,欣赏自己颜值(如果想变美,就先假装长的美哈哈哈)
4.信念
#融入新的朋友圈,让积极的氛围感染你。我目前有这个机会,但是时间安排没调整好,导致我没能好好完成学习讨论群的文章和交流。这是个问题,没想好怎么解决。
#心理对照——把未来的期望和现状进行比对,其间的差距会督促你脚踏实的地践行。
这个方法挺管用,但首先你得有个你期待的未来,具体是什么样的。所以我才说信念这个部分不只是相信自己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对自身的认识——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虽然我目前自以为转来转去终于意识到了我的核心需求,但是等我真的得到了之后,或许又有新的渴求了,这是一个需要耐心不断探索的过程。
挖坑,关注过程而非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