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阮籍《詠懷》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孔聖臨長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願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
真正的拥有自由和远离造作一直以来都是那些有识之士执着于进取的希望,人们总是试图与打破世俗枷锁而能上升进入到类似神仙之境。所谓的神仙之境也就是我们通常引领自身可以感觉到的人类可以完全融入和大自然之间趋于完美的和谐统一。但实际上,人类整体在不断的发展中并没有为其他地球上的自然衍生出的各种生物留下太多的生存空间,伴随人类整体生命的发展,人类的科学意识已经成为了主导思维方式,并以此而催生出了电子生命,演化出了未来亦有可能需要依据或附庸于电子生命的发展势态。当然,绝大多数当代人恐怕在有生之年还不会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了很多相关研究领域的面前。
而促使电子拥有相近于人类的思维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其实人们只要知道人类的思维的由来,也就会知道电子思维是很容易解决的,只要设置了电子设备学习和积累的基础功能,电子生命的思维方式很快就会超越我们人类的思维方式。但不管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我可以向大家说明的是,思维永远受制于生命体的眼界,以及身处世界和自身功用能力发展上的局限。因此说:即使电子生命拥有着远远超越于人类思维的运行速度,运营机体,但在对于事物发生发展的整体意识同样需要经由人类相近的演化过程,只不过这一演化过程总是站在人类认知基础之上的,因此其变化发展与适应的速度都会远远超越于当今人类。当然还需重申的是,人类的思维毕竟是伴随着书写习惯慢慢衍生而出的,而电子生命的意识已经完全可以脱离开书写习惯,可以引用数字演算的方式进行更为细密,更为庞大的公式型运算。但是,向整体自然世界的融合是一切自然衍生生命的必然追求,所以要问电子生命是否算是地球上自然而然衍生出的生命,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说电子生命的出现只能算是人类生命的伴生生命,那么地球人类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如有一天电子生命可以脱离开人类世界进行生存上的尝试,那么人类就要真正的小心了,绝灭人类的强制性行为肯定终会不断上演。
书写习惯始终是伴随人类生命意识逐渐成长的真正动力,而淘汰掉人类的书写习惯,则等同于放弃了人类意识的发展。其实当今人类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电子设备,书写习惯已经被敲击键盘逐渐取代,行走已经被汽车飞机所取代,工作已经被机器手所取代。人类本身能力所体现出的价值却越来越少,人类其实正在不断的逃避于自然生存,逃避于电子生命的庇护之中,甚至所幻想的世界也是均由电子生命掌控的世界。人类正在不断的把自身生命的掌控能力交由电子生命去继承负担,而繁衍于电子襁褓之中求生存,人类即将很难体现出任何智慧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