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个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小聚。席间,大家聊起了近况,我说自己正在坚持阅读和写作。朋友们表示不解,因为他们觉得我的学习并没有换来实用价值,却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我描述了学习阅读写作带给自己观念上的转变,但对于秉持实用主义的朋友而言,这种精神上的收获是不值一提的。
一、我是为国家工作的,为什么要担心会没有工作?
我解释自己如此努力,一方面源于自己不想过平庸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因为未来与变故不一定哪个先到,换句话,就是一旦失去工作我不知道靠什么去生活,没有稳定的工资来源,我该如何去实现理想中的生活。
朋友对我的话表示不认同,认为我是杞人忧天。因为大家明明是国家在编工作人员,工作又岂是说没就没的呢。我说八十年代的下岗的那些人不也都是找人找关系得到的铁饭碗吗?朋友说那都是企业,他们看的是效益,我们不一样,我们是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国家是要管到老的,认为我说的太过消极。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消极的想法,因为现今还有什么铁饭碗?连公务员都不是终身制,连当大领导的都充满了危机意识,为什么普通的科员还能如此淡定?好吧,就算我有些过于忧虑了,但防患于未然也是应该的。或许国家工作人员一直会在体制内活的比较安稳,但多学些东西、多积累些技能是不对的吗?为什么朋友从不考虑万一有一天真的失去了工作,我们应该如何去安顿自己?朋友说,我是在编人员,就算让我下岗,也得给我经济补偿,每月给我发一部分工资。好吧,哪怕真的是会发给你退休金,把你养到老,但你就打算指着每个月的这点退休金生活吗!
二、我很优秀,单位不要谁也得要我
这是另一位朋友的话,依然是源于我说的要为明天多积攒能力的说法,因为我讲任何单位在遇到危机需要裁员时,一定会在现有的员工中择优录用,如果自己不是单位的中流砥柱,难免会被淘汰。
至于自己是不是优秀,这不是自己说了算,因为优秀与否还要看与谁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这种想法并不合适。
首先,这种比较方法本就不科学,因为没有量化的比较没有意义,而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时,我们又通常会不自觉地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自己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忽略别人的优点;
其次,如若自己所在的工作圈子整体水平欠佳,你的比较又有何意义呢?裁员并非在矮子里挑高个儿,而是优中选优,只在井底之蛙中当冠军,真的有意义吗?
再次,我们对自己的评价通常要高于自己的真实水平,总是无意识的把自己想象的更好,而正是这种不真实的自我评价会阻碍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三、用得着为将来的事而操心吗?车到山前必有路
对于我提出的要为未来多积攒些能力的说法朋友也深不以为然,朋友认为生活本就是种经历,不过好当下又如何过好将来?现在不去享受,等到老了,想要去享受还有机会吗?
好好活在当下的确重要,因为活好当下是活好未来的基础,但所谓未雨绸缪,在有能力积累的时候不去积累,等意外来临时再去积累还来得及吗?毕竟积累并非一日之功,积累本就是个漫长的过程。水草丰美的时候不去储存粮草,等到大雪封山之时,又岂有安身之所?
当然,朋友的种种不理解,我也明白是为什么,因为对于现在的我而言,虽然在积累的道路上开始启程,但相对于朋友来说,只是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们却没有看到我有何切实的收获,所以我的言行并没有什么说服力。的确只有成功的人说的话才更能给人启发,哪怕说的内容一样,而我现在还不是他们眼中那个成功的人。
别人如何去想去做是我不能左右的,我能管好的只有自己,我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坚持提升自我,在任何时候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