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尔滨”火出了圈,让曾在哈尔滨读书的冏冏我跟着高兴和骄傲。在前不久写的一篇黑龙江旅行文章【旅行冏途】黑龙江:一路向北,踏入有雪的世界,分享了冏看到的多元文化交融的哈尔滨、芦苇荡里的大庆、丹顶鹤老家齐齐哈尔、最北之巅的漠河、蓬松静谧的雪乡等。
对东北三兄弟中的黑龙江还稍微了解,而对辽宁几乎从未踏足,也一无所知。正因为文盲一样的功底,才让冏的每次旅行都是被震撼、被科普的过程,也一直保持着对世界的探索欲、好奇心。
2023年的最后一次旅行,冏冏来到沈阳。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这里曾是盛京,是奉天,满洲的核心。本次沈阳之旅聚焦在那片历史的天空,而滑雪场、澡堂子、刘老根大舞台,不妨先留个念想,为重逢这个城市留下期待。
沈阳故宫:盛京帝王宫殿里浓郁的满族+东北特色
一千多年前,女真人建立金朝,将都城设在今哈尔滨。数百年后,女真的一个分支,满族建立清朝,都城选址不断向南。
盛京(沈阳),是清人关前的都城,乾隆帝在《盛京赋》中称:“左挟朝鲜,右据山海,北屏白山,南带辽水。”
正是因为这样的独特地理优势,1625年,盛京吸引了努尔哈赤的目光,成为一国之都。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更是在此改元称帝,创立大清朝。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在沈阳定名。
帝王之气葱茏的都城,怎么能没有皇宫?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的肇始之宫,开一朝帝业之基。这既是清帝王迁都北京前的宫殿,也是迁都北京后皇帝到东北“老家”祭祖时的行宫,在将近160年里不断建设与完善。
北京故宫的形象为人所熟知,脑海中的北京故宫都是红墙黄瓦、大气威严的印象,那么沈阳的故宫和北京的故宫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也是冏冏我参观过程中最留意和好奇的地方。2023年底去完沈阳故宫后,冏在2024年1月又去了趟北京故宫,还真发现了不少区别。
作为清王朝第一处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沈阳故宫是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族、满族、蒙古族建筑艺术于一体。
大政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但从形状上看更像一座蒙古包,很不“故宫”。确实,是汗王狩猎出征时扎设的帐幄为造型,在中国历代皇宫大殿建筑中是仅有的。绝的是,这座建筑榫卯相接,从里到外未用一根钉子。
让冏稍感意外的是,和北京故宫在规模上,更像是一座府邸,同样的红色宫墙,更低;同样的大殿,更小;不奢华,不铺张。在高度上,后宫居住的“宫”却高于皇帝办公的“殿”。后宫的门户——凤凰楼是清代盛京城中最高的建筑物,在这里可以俯瞰全城。“宫高殿低”也来自部落首领将住宅修建在地势最高之处的习俗。
和北京故宫的另外一个明显不同是,沈阳故宫的寝殿里有烟火气的事物——炕。而且还不是华北地区以前的卧室热炕头,而是围绕屋子四周一圈的“万字炕”。萨满教要求每天杀猪烹猪祭祀,在屋里炕上,这头杀猪、那头现煮,着实让冏感到惊奇。
有炕就得烧火,烧火就得有烟囱。“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立在地面上。”这句话描述的是满族传统民居的特点。皇太极的寝宫清宁宫宫前的院子里竖立着的萨满教举行祭天典礼使用的索罗杆,也很“东北”。
与汉族将烟囱建在房顶上不同,满族建筑的烟囱是建在屋后的地面上,又粗又高的“跨海烟囱”,没见过的还以为是一座小水塔。对啦,有“一统江山”之意。
北京版本的皇后寝宫叫坤宁宫,清代被改建成萨满教神殿。神殿需要有烟囱,于是我们可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坤宁宫后面看到似曾相识的烟囱。
在关雎宫和永福宫中,炕上还都挂着一个摇篮,东北三怪之“养活孩子吊起来”。只是永福宫内的摇篮里,里面安睡的是在沈阳登基的清朝第三个皇帝——顺治帝福临。
火炕、摇篮、萨满教的背后,是这座由清王朝亲手缔造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浓郁的满族民族风格和东北地方特色。
沈阳故宫里有男人的大故事,努尔哈赤的十三副铠甲起兵,征战一生,其重要的创举,就是创建了八旗制度。在这里,他的儿子皇太极接受满、汉、蒙古八旗大臣的朝贺,并将国号“后金”改为“清”。在这里,他的孙子少年天子顺治皇帝顺利登基,并由此入关。
沈阳故宫里有女人的小心绪。海兰珠在这里嫁给皇太极十分恩爱,她的妹妹孝庄太后让自己6岁的儿子福临登上皇帝宝座。后宫女人们挤在“宿舍”通铺上熬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夜,也在夏日凤凰楼上消暑纳凉、读书集会。
《冬月游北京与沈阳故宫有感》
帝王御殿见君难,明清风云尽可观。
红墙绿瓦凝古韵,金碧辉煌展皇权。
御花园中百花放,琉璃瓦上鸟鸣欢。
只闻今人堂前闹,不见昔客冷宫寒。
张学良故居:盖最粉的被子、过最彪的人生
在沈阳故宫边上,就是张学良故居,当地人称“大帅府”“少帅府”。原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西安事变功臣张学良,父子两代枭雄,在这里居住和办公,民国期间,东北无数重大历史决定也都是在这座府邸里发生和完成。
张作霖,人们都知道他是声名显赫的奉系军阀首领,草根出身,曾投身绿林,清末乱世发迹,民国初年步入人生巅峰,其起伏跌宕的传奇人生众说纷纭。
他的儿子、少帅张学良也很“虎”,主张抗日、发动西安事变,在惊魂中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不大的地方,确见证了历史上的大事件——皇姑屯车站被炸的张作霖在这里不治去世,张学良在这里宣布东北易帜……
和住在雕梁画栋王府四合院的父亲比,张学良要“洋气”许多,这从他的办公选择的地方就能明显看出来。建于二十年代一幢三层欧洲哥特式的青砖洋楼,俗称大青楼。
前面说到张学良比父亲要“洋气”许多,冏冏本来以为住的楼很西式在那个年代够“叛逆”的了,直到我进屋看到了张学良最喜欢的——迪士尼米老鼠,冏整个人都傻了,这是穿越了?
用互联网语言说就是:家人们,谁信啊,在生活里戴着米老鼠帽子、听着周杰伦的可爱小老头,是几十年前的风云时代的霸总少帅哎,666哇。
其实反差背后也是统一的,那就是张学良勇敢霸气、任性潇洒的个性。
赵一荻故居,俗称“赵西小姐楼”,位于大帅府东侧,与大青楼一墙之隔。赵一荻也是个狠人,在张学良被软禁期间一直不离不弃地等候,终于等来了二人相伴的夕阳红,在美国生活安逸。
赫赫有名的“老虎厅”就在大青楼一楼的东北角,它因陈设有东边道镇守使汤玉麟送的两只老虎标本而得名。但老虎厅之所以如此出名,不是因为两只两户,而是因为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在这里杀掉了“奉系小诸葛”杨宇霆和常荫槐,史称“杨常事件”。
戏剧性的是,张学良将是否处死的选择交给了一枚硬币,要是银元正面朝上,就是老天爷让他下令处死,而抛掷三次银元都是正面朝上。这枚银元如今还摆在桌头,小小的一枚,上面吊着沉甸甸的两条性命。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破,是残酷,是残忍
我终于第一次真正地站在残历碑前。
不知道多少次看过这个画面,课本上看过,每年“九·一八”都会出现在新闻头条封面见过,放大上百倍的台历,所有学过历史的中国人都十分熟悉。
残历碑的“残”,是残破,是残酷,是残忍。
认真参观了两遍,这是展陈布置十分用心的一座博物馆,有很多“场景重现”。带着镣铐被活埋的骸骨,细菌实验的房间,寸步难行的林海雪原……极富冲击的视觉,更具张力的表现,饱含感情的演绎,让包括冏冏在内的参观者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有着更加真实的体验。
更是因为这份真实的体验,让人知道了“残忍”二字怎么写,知道了“巨大的牺牲”究竟是什么意思。
日本为了长期霸占东北,炮制了意图肢解中国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让溥仪成为伪满洲国名义上的统治者。溥仪在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这样写道,我出巡行礼,接见宾客,举杯祝酒,至于点头微笑,都要在日本人的指挥下行事。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广大人民迅速掀起抗日大潮,强烈要求蒋介石出兵北上抗日。
人民自发的抗日武装——东北义勇军,辽阔的白山黑水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直接对日作战的第一个战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的主要抗日武装力量,后又发展成东北抗日联军。14年抵御日寇的烽火中,中华民族完成了凤凰涅槃的重生。
在东北生活的冏,听说过当地一些名字是以东北抗日牺牲将领命名的,比如兆麟路、尚志市……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第一次初步认识了这群英雄们。
在日本投降后,有很多日本孩子被遗弃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他们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是善良的中国人民不顾生活的困苦,呕心沥血把他们抚养起来。在博物馆的参观的尾声,有一座雕塑“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由1450名二战遗孤自发捐资筑成的,以表达对中国养父母的感激之情。
站在碑前,我惊讶、心痛、愤恨、感动,一时间百感交集。扪心自问,如果自己身处被残害的,我是否会抚养凶手的孩子?一方面,他们身上流着仇人的血,另一方面,他们只是孩子,并未做错什么。
中国很多俗话都把两面说尽了,既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又劝“冤冤相报何时了”,权衡全在心中,每个选择都走向截然不同的后果。战争是少数,罪恶也是少数,而基本人性是相通的,比如善良。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被这个出口通道两边是战犯的供词,最后是一段上坡的路,路的尽头是光。如果你在场馆内有想补拍的细节想返回去,会有工作人员拦住告诉你:往前走,莫走回头路。
沿着历史的轴线走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冏冏脑海中回荡着一首诗,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写道“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也写道“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是啊,光明在前方,莫走回头路。但也应铭记那些痛苦与血泪,不忘来时的路,也别忘记我们为何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