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人多的地方就热闹,医院也不例外,初六的门诊虽不比平时的人山人海,但也不少,一个上午,看了将近50个病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老年人。让人意外的是,好多老人都是只身一人来就诊,有些是在老伴的陪同下来的,在这个合家团聚的日子里,看着实在有些心酸。
8点,门诊熙熙攘攘的几个人,大概是天气冷的缘故,大家都不愿早起,再加上难得的假日,当然要舒舒服服的睡个懒觉。于是不紧不慢的问病史、开药,遇到能聊的病人,还能多说几句。
9点,人渐渐多了起来,看诊的速度也不自觉的加快了些,但是遇到老年人,就快不起来了。
在叫号的时候,习惯性的扫了一眼性别和年龄——男,89岁,心里不觉紧了一下。
门推开,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在老伴的搀扶下进来了,我朝他点点头,用手指了指板凳,示意他坐下。他拖着小步子一步一步往前挪,好不容易走到凳子前,再缓缓的坐下,这整个过程,大概就花了三分钟。
我开始常规的问诊,用比平时大一倍的音量对他说“老人家,哪里不舒服?”,他显然没听清我说的话,转头望向他的老伴,老伴也看着我,我只好再次提高音量重复刚才的问话,这一次,老人依然一脸迷茫,但他的老伴听清楚了,他老伴不好意思地看着我,解释说,老人年纪大了,耳朵不灵了,平时都佩戴助听器,但今天出门忘记戴了,所以正常社交距离的对话他几乎是听不见的,说完就俯下身子,贴着他的耳朵问他哪不舒服,过了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指着他的腿告诉我“痒”,我告诉他的老伴我需要看看老人皮肤的情况,由于天气冷,老人里外穿了好几层,他的老伴便一层一层的给他解开,年纪大了,手脚自然不像年轻时候那么麻利,所有的动作都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查体过后,询问了老人一些基本情况和既往病史,给他开了抽血检查。
现在好多医院都是无纸化操作,所有的检查、开药都是通过就诊卡在机器上完成,我很担心老人不清楚这些缴费、检查的流程,因为在平常的日子里,很多年轻人都是上上下下的来回跑才把检查做完。我放慢语速,提高音量,把缴费、检查、打印化验单的流程说了两遍,并告诉老人,如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询问导诊的护士,然后示意老人先去检查,而后把结果拿给我看。
两位老人走后,我接着看下面的病人。
不知不觉,已快12点了,突然想起那两个老人,按理说,检查结果最慢2个小时也出来了,可是还没见他们回来看结果。又过了一会儿,老人回来了,看上去有些疲惫。不用问我也知道,两个老人一定折腾了很久才完成缴费、抽血、取单这些流程。
好在检查结果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给老人开了药,再次详细交代了缴费及取药的流程,我知道,对于他们来说,这又是一个难题。眼看着快下班了,怕老人折腾久了过了药房下班的时间,于是直接领着两个老人找到导诊护士,请她带两个老人去缴费并送他们去药房。
老人走后,我在想,虽然平日里大多数做儿女的都在外奔忙,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父母,但是大过年的,我们能不能少一些不必要的聚会,多一点时间照顾他们呢,不管在哪里,去哪里,一家人在一起才叫过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