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长
读《水浒》的时候,除了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外,还有一位人物,我想看官也是忘不了的。那就是调戏林冲夫人的高衙内。这个名字,很有意思,衙内,即衙门以内的人。衙门以内什么人?既然是执掌衙门之人的什么人了。高衙内即是大宋王朝上,执掌军政大权高俅之子。林冲是什么人?八百万禁军教头,数量有些夸张,但职位至少相当于首都卫戍区司令,如此高官都不在高衙内眼中,可见其父高俅之地位是多么的显赫,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吧。那么对高衙内,按照现在的词语,既然可以称作官二代。在汉语词汇中,对这样的人有个专用名词,那就是纨绔子弟。
纨绔子弟历来召人厌。上世纪九十年代原北京市主要领导的儿子陈某某,因飞扬跋扈、贪赃枉法,受到法律严惩。因其外在表现形式与高衙内十分契合,时人便称之为今日纨绔。不久前,电影巜人民的名义》热播后,原省委书记儿子的形象,就是今日纨绔的最新诠释。其实纨绔之子既有级别之分也有区域之分,更有时代之分。年少时,在家乡小镇,一些吃公家饭,拿固定工资,端着铁饭碗的干部之子,不读书,不农事,更不做任何家务,也无正当的业余爱好,吃好、穿好,游手好闲。在当地老百姓眼里,这样的少年也就是纨绔子弟。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纨绔子弟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省城中以后,在工作中也接触了不少的当地的纨绔子弟。在那个金钱至上的年代,这些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打着父辈的旗号在外面变着法子找钱。他们或者是自己在一个实质性的单位掌权,利用发包工程捞取好处费,这个权柄一旦给这些人握在手,别的人就别想沾边,想接工程的人只能拿钱来铺路,多数人在这样的工程上呕心沥血,最后空手而归,更有不幸者血本无归。他们或者自己端坐在机关里,找一个亲信成立一个什么公司,纨绔者在背后操纵,到处接工程,一般是自己到处拉关系,大不了说一些我父亲对你很赏识之类的话。说也怪,现实是下一级当官的人都信这一套。假如有时候这一招不灵,轻者要老头子暗送秋波,即见到当事人从远处说来,敲敲边鼓,或者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如果还不行,老头子就会赤搏上阵,一般是放下架子,亲自去请下属吃饭,并肉麻地夸奖下属,不达目的决不收场。当然现在的纨绔与过去也有不同的表现:这些人多少学了一些东西,不完全是外行,这些人有时还能学一点礼贤下士的做人态度,场面上有时能吃一点苦。但是,这些人本质和旧社会的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区别,懒惰成性、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便暴露本性,什么样丑事、违法的事都做得出来,到头来贻害家庭贻害社会。
有一次一个包工头要接我们单位建筑工程,这个项目我具体负责。他怕请我和单位领导吃饭不成,便搬出了本市有名的大少爷作陪。这位少爷年刚过二十,细条条个子、白白的脸堂,看似文静,只是嘴一张露出满嘴黄牙,便看出其粗鲁和无知。吃酒过程中,这位纨绔在桌上东扯葫芦、西扯瓜,上自中央、下自本市,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有人给他敬酒的时后,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人家满满一杯,他浅浅一噬,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见此光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了,借口有人打我传呼机,需回电话而欲离去。正起身之际,纨绔者一骨碌站起,双手一抱,望前一拱,爽声叫到:老兄!在这个城有什么事你尽管说,没有兄弟我办不到的事。一股江湖嗖酒溢到我面前,我差点吐了出来。以点头示好而连滚带爬告别了酒席,对所说之事,我只能不至可否,因为单位领导在场,我自然不能决定什么。只是请客的人要办的事,最后事还是办成了,那是因为这位纨绔的老爷子最后出面了,我的顶头上司也是顶不住的。
那个时代已渐行渐远了,但是纨绔子弟未必能夠消声灭迹。只不过多出一些表现特征,时人暂未识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