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 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可能是因为从来没有好好阅读的缘故,对于我来说,不管是谁的作品,不管是哪类文章,我都想“参与”——我也只能用“参与”这个词。
所以我决定参加简书江雪阁伯乐的八月读书活动。这个月,被推荐的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毛姆的作品。在推荐的书单中,我一眼就看中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本书。
之所以选择毛姆的这篇读书随笔,是因为书名: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是多么有趣的比喻啊。
这个世界上使用“避难所”频率最高的要属日本人了。生活在地震频发的日本,我是知道“避难所”的重要性的。日本人从幼儿园到学校再到工作岗位,每年至少有两次以上的避难训练。在每次训练中,大家总是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到那个令人安心的叫“避難場所”的地方。所以,我对这个单词是敏感的,敏感到非常亲近的地步。
当然真正的“避难所”是当危险和灾害来临的时候,一个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而毛姆所说的“避难所”,则是指精神上的避难所。这书名告诉我们,阅读就是一座避难所,而且是随身携带的。闭上眼睛想一想,多好啊!一个题目就让读者治愈了。最起码,书还没读的我,便被治愈得嘴角一直露着微微的笑:仿佛有了这本书,我就什么也不怕了。当然,阅读才是我们需要做的,只有阅读才能通向避难所,只有阅读才能找到身心的归属。不阅读,你就想避难了?不阅读,哪里有你的“避难所”呢。
再看目录,近20万的字数,只分三大章。
01 怎样读书才有乐趣
02 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
03 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
就这三个“怎样”,好像就可以解决我们人生当中遇到的诸多困惑,并且感觉阅读此书的门槛一下子就低了好多。这也是我选择这本书的第二个理由。
由此可见,如果你不熟悉作者,最先引起你兴趣的是书名,然后勾起你阅读欲望的是目录。那么我就想了,如果有一天我要写一本书的话,书名和目录一定会认真地“勾引”那些不认识我的家伙的。
接下了就是要去了解作者了。“这是谁写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读书,首先要了解作者本人和他的生活背景。实话说,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毛姆一无所知。这个没有关系,我不装懂就行了。
我们可以以一个喜欢八卦,热衷打听他人隐私的心理去查他,或者以办案警察的身份去资料库里查找他留下来的蛛丝马迹,从中找到我们需要的。
我了解到毛姆活的时间很长,91岁的时候去世(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10岁之前父母就去世了,他被一个情感冷漠的叔叔领养。在漫长的人生中,他做过很多不同的事情,拿过手术刀,写过畅销小说和剧本,当过前线救护车的驾驶员,做过英国的间谍,二战的宣传员,到过中国,是个多产作家。他的小说和散文集,受过文学评论界的差评和争议,被称为为钱而写的二流作家,但是他最终还是得到了公认,而且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抓住了几代人的心。
他很重要的代表作是《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刀锋》《面纱》等等。
我又从网上八卦到:毛姆这个口吃的家伙,又是个风流致死的双性恋者,尤其好男色。写作是他的主业,谈恋爱也是他的主业,他从不压抑这方面的需求,甚至是放纵。在他9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只要是还谈得动恋爱,他基本不放过。更谈不上专一了。在这方面他对他自己和他的男友和女友都是宽容的,不,确切地说是,这种宽容就是一起放纵。有人说,毛姆把半个世纪的英俊小伙都睡遍了。
纵观古今中外,“爱”和“欲”,对一个作家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而后人对毛姆的滥情解释得非常宽容:这是一个孤独的人同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一个缺爱的人向世界索取温暖的手段。
这同时也是人类永远纠缠不清的话题,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清楚,或者不想搞清楚。毛姆说:
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究竟为什么爱上一个人,我猜我们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一个空洞,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来弥补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理的缺口,或许恰恰正是那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补不了。
我不知道你读懂了这段话没有。我好像懂了。也只能说好像。但是这段话对于我们理解毛姆这个人是重要的。如果不是因为《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的易读首先吸引了我,我想我或许会首选他的小说,随便哪篇,我相信我都能在他塑造的人物中找到他的影子或者思想的轨迹。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据说他又枕点席文,不用说,他写的东西肯定非同一般,这绝对吊足了我的兴趣。
那么,我们就从《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开始读起吧。
2 第一章:怎样读书才有快乐
在开始阅读此书之前,我像外人一样问自己:“对于你来说,阅读是什么?”
我老实交代道:阅读是用来催眠的。
因为睡前躺在被窝里的我总是装模作样地翻开某本书,读不到几行,那书就砸在头上或者掉到床下,然后我就很快进入梦乡了。后来在手机上读,手指滑了两下,我的上下眼皮很快就合上了。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好像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书。
除此之外,我还认为读书需要仪式感。需要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需要把椅子搞得舒舒服服,需要一个笔记本和几支不同颜色的笔,需要一杯咖啡或者茶水。等这些都搞定的时候,我开始阅读。我想让书本里的知识能够属于我,所以我认为自己不能白读,我要把重点部分记住,于是我把他们抄在笔记本上,在抄写的时候,我要求自己把字写好,红红绿绿的,必要的时候还会画个弧线或者美丽的箭头——我要求我的笔记本一定要长得好看。这样下来,我读书就变得很慢很慢,一个章节花费我很多时间,没有进度的读书让我有挫败感。
这就是我的阅读。
由此可见,阅读对于我来说并没有感到快乐,反而是任务。
而毛姆说,阅读应当是令人愉悦的,应当是一种享受。他这么一说,想到自己的处境,我突然感到在书籍这个海洋里,白白活了一大把岁数。实话说,我根本就没有畅游过,更别说什么愉悦了,这太遗憾了。
所以,遇到了毛姆的这本关于阅读的随笔集,我认为是缘份,更是时机,以便让我重新去认识“阅读”这个家伙,然后跟它搞好关系,使以后的读书不至于很形式,很辛苦,很有功利性。我想这也是毛姆写这本书的目的吧。
既然毛姆说阅读应当是一种享受,我们就必须从书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证明这一观点。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读书方式,那么我仍旧是停留在抄抄写写上面,那些在阅读的时候感觉到有道理的句子,我睡了一觉也就全部忘记了。记在笔记本的文字也就只是为了好看而已了。最终它们也不属于我,我也没有因为它们改变自己多少。
所以,我有个主意,就是我想跟毛姆来一场对谈。我抛出一个问题给他:“我认为阅读是任务,它让我活受罪。你凭什么说阅读是一种享受?你有什么证据来说服我吗?”
毛姆慢慢地点上一支烟,娓娓向我道来。
我想像他大约是六七十岁,或者七八十岁的样子。除了口吃以外,他真的是个有钱有形的魅力男人。
以下就是我跟“他”对谈的过程,其中加粗部分是他写在书中的话。另外,因为大家都说他是“二流作家”,那么我这个“尖酸刻薄”的人就直接叫他“老毛子”吧,而且为了表示亲近,我故意不使用“您”,但并不影响我对他的尊重。
老毛子:我…我先问你,你…你的爱好是什么?就是,说,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会…会感到快乐?
我:追剧,最好是边磕着瓜子。不过,夏天我不磕了,磕几下就上火。
老毛子:那你…你,为什么放弃追…追剧,来看我写的书?
我:哎呀,这你就不知道啦。现在是全民写作的时代,我也开始写作了,但是我觉得自己读书少,写不好,所以想通过多阅读来提高自己。就是大家常说的output和input同时进行。别人把你和你的这本书推荐给我,我就直接问你好了。
老毛子:那,那…你喜欢读小说吗?我,我说的是娱乐性的书籍,不…不是普及知识性的,不…不是你们在学校里读的教科书的那种。
我:小说,我当然喜欢,但是很少读完一本。喔,对了,你能不能不磕磕巴巴的啊?你知道吗?你长得很有魅力,但是你一说话就不魅力了。
老毛子:这个,这个,很让我为难的。
我:………
我没说话,停了一会儿。因为我也认为自己提出的要求很过分,我也很后悔说出这种歧视的语言。
老毛子:既然你也喜欢娱乐性阅读,那么我们沟通起来会很舒服的。我直接用书上的文字,就不口吃了。
我暗自窃喜,他果然不口吃了。
老毛子: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这是我们阅读的终极目的。
我:你光这么说不行。你要拿出证据来。
老毛子:好,我明白。我们先说一下阅读是什么?然后谈谈我的阅读方法,最后再聊一下小说这个东西。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如果你对这本书不感兴趣的话,你就不必理会这本书。愉悦的前提是一定要合自己的胃口,否则,请就此搁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们,否则毫无用处。
我:你的意思就是说,明智的读者不会把阅读当作任务,而是一种消遣,对吧?
老毛子:看起来你的悟性很高。我要告诉你: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像我这样,在度过了生命的黄金年华之后,你会发现你能欣然参与的活动已为数不多。除了象棋、填字游戏,几乎没有一种你一个人就能玩起来的游戏。但是阅读就不一样了,它丝毫不会让你有这种困扰。没有哪一项活动可以像读书一样——能随时开始,随便读多久,当有人找你时也可以随时搁下。没有其他娱乐项目比阅读更省钱了,你在公共图书馆的那些愉快日子和阅读廉价版图书时的愉快体验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我:这倒是,阅读是很省钱,比如说我现在读的你的书,都是免费的。另外喜欢独处的人,阅读确实是一个人最好的娱乐方式,它绝对不会背叛你。照你这么说,我好像已经爱上阅读了。
老毛子:这是必须的。第二,我要告诉你阅读的方法,也就是与阅读的相处方式。我的阅读方法是:
在早上,当我工作之前,我会先看一会儿哲学类或科普类的书籍,阅读这类书籍需要一个清醒和专注的头脑,这样做能激起我一整天的活力。当我的工作完成之后,我便想要放松。此时我倾向读一些历史、散文、批判性文章和一些传记类作品,以使我的大脑放松。除了这些,我还在手头放着一些诗集,以便我随时兴起想要翻一翻。我的床边也放着一些书,可以随时开始翻阅,也可以随时在读完哪一段后放下。
我:你的意思是说,不是一本书读完了再读下一本,而是同时读几本书,而且可以根据心情去选择各类书,对吧?
老毛子:对。不过,如果你非要专注阅读一本书的话,我有个建议就是跳读。什么是跳读呢?就是读者知道自己本能所感兴趣的地方,于是遵循着本能去跳读,就像猎犬追寻狐狸的气息。也就是说可以放心大胆地跳过不感兴趣的地方,不拘泥于作者的每一句表达。跳读是一种技巧,通过经验积累才能获得。当然也有一些人他们很有天赋,无须费力便能将一本书从头到尾,捕捉到精华的内容。
我: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所以跳读,是有它的弊端的。不过它能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
老毛子:我想说的是,如果小说读起来很费力,那么就干脆不要读了。不幸的是,出于某些原因很少有小说能让人一直带着兴趣从头读到尾。尽管跳跃式阅读可能是个不好的习惯,却是读者不得不学会的一项技能。
我:既然你提到了跳读,那么我就实话实说了。你在下一章——“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这一节里,给我们列出了巨著书单,我不得不说我——现在的我对它们是没有兴趣的,即使你把它们的作者八卦得多么令人好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们外国人的名字很难记住,如果让我硬着头皮去阅读你对它们的讲解,我就感觉不到阅读的享受了,所以,我决定采取跳读这个方式去对待它们。
老毛子:OK。这叫现学现用。
我:当然,因为它们是名著,所以我跟大多数人一样,不想读却又希望自己读过。我想我对于它们的故事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老毛子:说到故事,看来不管在哪个年代,大家都热衷于故事。小说家不是故事员,但小说要有故事。那么一部好小说应该具备一些特征。我之所以在书中列举出来,是希望读者了解小说,以便更高效地、更舒服地去阅读。还有我认为畅销书不一定都是好书,我们读者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我:你这么一说,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定义好小说的了。
老毛子:首先,它的主题要能够引起读者广泛的、持久不衰的兴趣。作者讲述的故事应该有说服力,并且有条有理。
其次,人物必须具有个性。小说家的材料是人性。只要一个小说家笔下的人物鲜明到足以让人误以为那是一个独创的人物,他就已经很成功了。
另外小说里的语言也应如此。作为一个上流社会的女人,她的谈吐就应该符合一个上流社会女子的身份;一个妓女的谈吐,就要像一个妓女;一个在赛马场中招徕客人的人,或者一个律师,谈吐都得符合各自的身份。
最后,一部好的小说还必须引人入胜。这是最基本的特点,少了它,其他一切都会落空。
我:小说这些好的特征,不仅仅对于我们阅读有帮助,还有利于我们写作。我希望自己不仅能从阅读中找到乐趣,还希望自己能写出供他人娱乐的东西。当然这种娱乐是一种艺术之上的娱乐。
老毛子:但是不要忘记不管你是读还是写,首先要让自己愉悦。另外你不要把那些作家认为不可超越,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超人才能,只是因为他们有个性,爱创作,还有灵感。
我:我想最近这段时间,我还是应该从你的作品中去了解你这个人,因为我对你的兴趣远远超过你提到的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巨匠们。我有可能早上起来读你的《人性的枷锁》,晚上睡前读你的《月亮和六便士》,或者把《寻欢作乐》做为一种消遣……如果你的小说让我读不下去了,那么我要么跳读,要么把它们扔到一边。这些都是你教给我们的方法。
老毛子:……(也许他没想到我会这么说,他卡顿了)
我:不过,现代人很忙,用来读书的时间很少,为了生存有时候要苟活,所以我也很难保证一天有多少时间去阅读。但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如果读书真的能成为我们各自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么心中就有了一盏明灯了。
老毛子:能问你一个问题吗?就是迄今为止,你有没有一口气读完的书?不管它是不是小说。
我:有。就一本,《像雾像雨又像风》,是一个人蹲在卫生间里一口气读完的。读完,天也亮了。
老毛子:这…这本书,我…我没有听说。
我:你当然不知道。那可能就是你所说的畅销书吧。不,也不算什么畅销书,是谁写的,我也忘了。
这时,我发现老毛子的烟抽完了,而且他又开始口吃了。
好,今天的对谈结束,明天继续。
3 第二章: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
昨天(2022年8月3日),毛姆——老毛子等了我一天,但是我没有出现。
因为我住的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50多年不遇的水灾,在灾难来临之际,人们变得很专一,就是一切以安全为主。
所以,今天一见到我,他的眼里虽然透着疑问,但不失宽容。他很自然地点起一只烟斗。那烟斗使他更加有范儿。
我的眼前马上变成了黑白的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我拿出手机,手指非常熟练地滑到电子版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第二部分——怎样的人写怎样的书。
我先发话了。
我:我必须跟您(我发现自己改变了语气,竟然用了您)道歉并表示感谢。
老毛子:……(他没想到我会这么说,眼睛亮了一下。)
我:因为你们外国人的名字实在太难记了,刚开始时,我决定对这一章采取“跳读”。我冒犯地认为,我们现代人即使不读您在书中介绍的那些名著也不影响吃饭、睡觉。因为我们有了“手机”这个玩意儿。但是,我错了,因为您不仅仅是给我们介绍名著,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先去了解作者本人的生平。也就是先去打听一下“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得不说,您的这一招成功地激起了我对他们和他们作品的兴趣。
老毛子:也就是说,你也是一个好奇别人隐私的人?(他竟然没有口吃。)
我:是的,我们现代人流行用“八卦”这个词。对于名人,我们喜欢听那些喜闻乐见的消息。更何况,那些巨匠,都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总有一些人,比如后代、传记作家、评论家等,会拿他们的老底说事、说人、说作品。就像您一样的辛辣。
还有,即便是您,也逃不了这样的命运。您走后不久,您曾经信赖过的人都很快地背叛了您,于是《毛姆传》便出版了。那本书着眼于“秘密”二字,您那些成长经历,感情纠葛,家庭矛盾,还有隐秘情史和您与其他名作家的恩怨纠缠都被记录下来,而且资料翔实,依据可靠。不过,这本《毛姆传》对我们理解您的作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我又要感谢您本人和撰写传记的人。
老毛子:我非常不愿意自己的隐私被曝光,因为我认为自己的四分之三是不正常的,活着的时候,我还想尽办法烧掉了一些日记和书信。但这件事还是发生了。不过,我已经不在乎了。我甚至觉得作为一个被争议的作家,经历越奇葩就越能唤起读者的猎奇心理,那么我的书就会带来销售热潮,给我带来的财富就会越多,这一点并不违背良心。当然,前提是读者要喜欢我写的故事。
我在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一章中就说过:只有当你对他的私人生活感到好奇时,你才会对我向你推荐的小说感兴趣。作者写的往往是他熟悉的或者经历过的事情,小说家经常采用的手段和结构就是:赋予小说中的某人物一些任务,让他们讲述自己的一生或者某个片段。只要对故事的发展有利,狄更斯就会毫不犹退缩地使用巧合的桥段,从不过多考察其中的必然性。
我:没想到您先提到了狄更斯,我以为您首先要说的是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柯德》呢。既然您提到了狄更斯,那么我就说说我的感受吧。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甚至无知,因为狄更斯和他的所有作品,我一无所知。开头的时候,我说要向您道歉,因为对于这第二章的内容,尤其对于名著我是头疼的,排斥的。所以我想以“跳读”的方式蒙混过关。于是我随便跳到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这一节。您猜,我怎么了?
老毛子:哈哈哈……
我:看来,您猜对了。是的,我根本停不下来。不得不说您的语言是通俗易懂且欢快的,当然这要感谢翻译您文字的译者,他的中文功底也非同一般。这一节里您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狄更斯的私生活,那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急切地想了解狄更斯的作品,除了您介绍的《大卫•科波菲尔》还有《双城记》。
老毛子:这就是我所期待的。我认为成年人在业余生活中应该读一些经典书籍,我推荐的这些名著,应该是人人都读过的,令人遗憾的是真正读过的人很少。为此,我在向读者介绍的时候,往往对作者点评,毫不客气地点评。比如,狄更斯,竟然你对他产生了兴趣,那么我必须实话告诉你:他虽然有敏锐的观察力,后来对上流社会的语言也相当熟悉,但是在他的小说中却从来没有成功地塑造出任何真实可信的、属于上流社会的人物。
还有《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他缺乏构思剧情的才能。但是他却想成为伟大的情人,遗憾的是他身材矮胖,其貌不扬,上身肥圆,双腿短粗,大脑袋……他有着明显的性格缺陷:抱有荒谬的偏见,而且总是眼高手低;他多疑(也因此容易受骗),狭隘,苛刻,不谨慎,极度自负,又有极强的虚荣心;他沉迷肉欲且品味粗俗,行为放荡却又缺乏激情。
但是他的小说《红与黑》是一本令人惊叹的书。相比关注他人,司汤达显然对自己更感兴趣,他的小说常常将自己作为主人公。《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司汤达一直想成为却又无法成为的那种男人。在他笔下,于连是那种极令女性着迷的男人,她们一见到他就神魂颠倒,这正是司汤达自己从来不曾有过却一直想拥有的魅力。在生活中,他设计的那些方案无一不宣告失败,在小说中,他却让于连一次又一次赢得女人的爱情。
我:您这么一说,我又对司汤达和《红与黑》感兴趣了。我相信,只要经过您这么近乎刻薄地讲说,没有人不会对他们不感兴趣的。我知道,您善于把自己不喜欢的人写在小说里。这是您的一大特点。写不喜欢的人或者有缺点的人,会让人感到兴奋。在您眼里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不完美的但是真实的,他们的一生是奢华的、放荡的、矛盾的,而最终他们都是用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愉悦和思考。哪怕是几百年以后,比如现在。看来,读书真的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
老毛子:这些名著,你可以倾尽一生去阅读。我阅读无数,更喜欢旅行,尤其在我旅行的时候,我会背上好多书,这回你该理解我说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的含义了吧?
我:您说到“避难所”,这让我回到了现实。我必须马上结束今天的谈话。我的手机刚才发出了自动警报:我所居住的地方昨天因为大量降雨导致一条叫“最上川”的河流泛滥,50多年不遇的水灾使居民损失惨重。很多居民昨晚就聚集到当地政府提供的“避难所”里了。不过,您放心,我的周围还好一些,受害不是很严重。我也无需去附近政府提供的避难所,我的“避难所”依旧是让自己安心的家,还有您的书。
这真是巧合。看来精神上的“避难所”和肉体上的“避难所”,这两者我们都不可缺失。
今天时间有限,我就不能一一听您对其他作家的评价了。这样吧,我把您提到的书列出来,以供读者各自选择。我的建议是先看一下您是怎么毒舌他和他的作品的,如果有了兴趣,人们就会主动阅读;如果对您所说的话产生不同的意见,那样更好,也能使人主动阅读,找出反驳您的理由或者证据,就像侦探一样。您看,一说要当侦探,我好像又兴奋起来了。
我说完这些话的时候,语速变得越来越快,并且非常失礼地看了好几下手机。老毛子好像一时半时没反应过来,或者他不喜欢我边看手机边说话,反正听我这么一说,
老毛子的烟斗突然熄了火,他也一下子消失了……
4 第三章: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
在写最后一章的时候,我想先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我们都被这本书的书名给骗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本《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和1999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毛姆读书随笔》的内容几乎差不多,都是分三个部分,只是对顺序、个别章节和标题进行了优化罢了。
我还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这本书,根本没有完全对应的一本毛姆原著,而是从毛姆的三部重要散文作品,即《总结》《十大长篇及其作者》和《书与你》甄选汇总而来。
只是《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书名选得更好,更文艺也更能吸引人。其实这仅仅是毛姆说的一句话。原话翻译成中文是“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的痛苦与不幸”。也许这原话更具体一些,更真诚一些。
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避难所在哪里,也不知道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何寻找真实的自我?是否可以为真爱勇于付出?如何权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等等。你看,我们是不是被书名给骗了呢?
我突然明白,这大概就是毛姆的吸引力长久不衰的原因。毛姆通过阅读以及写各种故事在追问的问题,他的读者们继续在追问。
这一切,好像都是为了引人思考,如何度过这一生。
毛姆又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不过,他明显比上两次苍老了很多,他并没有与我对视,而是凝视着远方,那可能是我永远也达不到的地方。我有一个预感,就是我们今天的对谈,可能毫无收获。
我开门见山:实话说,我不知道您在这一章中到底想说什么?您分享的心得把我给绕进去了。
您读哲学、伦理、宗教方面的书,它们一方面让您对人性极其感兴趣和获得了莫大的快乐,另一方面您又对它们提出质疑。您最终得到的结论是:
人生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快乐,并不为别的,那些舍己为人的行为也只是为满足人们的一种幻想——实现自己所寻求的、做一名慷慨者的快乐。既然未来是不确定的,及时行乐理当是一种常识。
老毛子:是的,我绕了一个大圈,然后得到一个让人非常不满意的答复。我已经坦诚过,我阅读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指引,而是为了找寻乐趣。如果根本不存在那个将我投进永恒之火的上帝,也根本不存在被永恒之火吞噬的灵魂,那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只是别让警察盯上。”
我:所以您说,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
老毛子:对,如果有,那么只能我自己去写。但是这几乎也是不可能的。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东方的年轻国王登基后,想要治理好他的王国,为了成为世上最英明的君王,便召来了国内所有的贤士,他命令贤士们去收集世上所有的智识慧言,编纂成册,供他阅读。贤士们奉命而去。
三十年过后,贤士们牵着一队背载五千册书的骆驼队回来了。他们告诉国王,这五千册书中收录了天下所有的智识慧言。然而,忙于国事的国王并没有时间读那么多书,他命令贤士们回去加以精选。
十五年过后,贤士们回来了,这次骆驼背上只有五百册书。他们禀告国王,读完这五百册书,就能尽知天下智慧。然而五百册还是太多,他们奉命再做精选。
又过了十年,贤士们带着五十册书回来了。但国王已年迈不堪, 疲惫到连五十册书也读不了了。于是他下令,让他们再做一次精选,做出一本囊括人类智慧精华的书,让他最终能够学到他最迫切需要的知识。贤士们奉命而去。
又过了五年,归来的贤士们自己也成了老年人。那本包含着人类智慧精华的书被贤士们送到国王手里,然而,此时的国王已经奄奄一息,连一本书也来不及读了。
我: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是并不好笑。
老毛子:比如说伯兰特·罗素(英国哲学家 Bertrand.Russell),他的那些语言优美而且清晰易懂的作品让我读得心旷神怡,我满怀钦佩地阅读他的书,我很愿意将他当作我所寻找的向导。但我很快发现,作为一个向导,他的方向不太明确。他就像一个建筑师,当你想建造一所房子居住时,他建议你先用砖头做材料,接着却又以各种理由来证明为什么石头是比砖头更好的选择;当你同意了用石头做材料,他又提出充足的理由来说服你钢筋混凝土是唯一的选择。最终,你连一个遮顶的篷子也没有盖起来。
我:您这么一说,我好像明白那么一点点。我记得您说过:哲学家最好先去搞搞社会服务,在某个大城市的贫民区里生活一年,或者通过体力劳动来维持温饱。在看到一个孩子是如何身患脑膜炎死去后,哲学家们一定会对与自身有关的某些问题产生新的看法。
老毛子: 我是说哲学家们不懂平民百姓面对的“恶”。他们不能光去搞学术。
其实我真正要说的是对“真、善、美”的思考。
这是历来的智者们在诸多价值观念中选出最为宝贵的三种代表。当人们单纯地追寻这三种宝贵的人生价值时,生命好像也因此有所意义。这三种价值让人们觉得通过追求它们可以从人类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如同在茫茫沙漠里找寻一片绿洲,在人生的这场旅途中,他开始说服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抵达他的那片绿洲,因为那是值得的,在那里他将得到休憩,并找寻到自己一直以来所寻求的答案。
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认为是正确的而去那样做,尽管我们知道这样做并不会有幸福。人性虽有弱点,但不会在其面前畏缩。我用路易.德.雷昂修士说的话来收尾吧。他说:生命的美别无其他,不过顺应其天性,做好分内之事罢了。
我:正如您说的,正确的行为并非是为了获得幸福,如果会有幸福的结果,那么也是幸引福至。
今天议论的话题是关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阅读带来的。您说读得越多越让您感到无知,而我们根本不阅读的人,连“无知”是什么东西都不认识,更不要指望会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了。这让我倍感惭愧。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老毛子长长叹了口气,然后像闷热夏天中的一丝凉风飘逝。那是一种释然也是一种担忧……
我的读书笔记到此也就写完了。最后附上:
书单:1《堂吉柯德》2《蒙田随笔》3《威廉•迈斯特》4《傲慢与偏见》5《红与黑》6《高老头》7《包法利夫人》8《大卫•科波菲尔》9《呼啸山庄》10《卡拉马佐夫兄弟》11《战争与和平》
不知道您读过它们了吗?
——写于2022年8月1日~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