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管你的回答是什么,答案都是:你想成为的人比现在的你更可爱。这是一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思考模式,它是基于这样一个思维框架:我明天要做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方向在哪里?
你的思想会带你走得更远。你要相信,你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1953年,耶鲁大学在对该大学毕业生展开的民意调查中,有如下三个问题:“你已经为自己的将来设定了目标吗”、“如果你设定了目标,你把它记录下来了吗”和“你为自己实现该目标制订了具体的计划了吗”,调查结果发现,全部回答“是”的学生只占到全体的3%。而在20年后实施的追踪调查中显示,当年毕业学生中总资产在97%以上的,恰恰是在上述问题中回答“是”的3%的学生们。这个追踪调查,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你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现在有一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人的思想和决定有多少是感性的,又有多少是理性的?答案是,人类是100%的感性的动物。我们先感性地作出决定,然后理性地自圆其说。所以,你要专注于自己的感性成分和情感因素,专注于如何激励自己,因为所为的激励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激励。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扇只能从内向外开启的门,你是你自己的开门人。你有选择改变的能力,你可以主动打开自己的“改变之门”,走出舒适区,让改变发生,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都很有创造力。这是上帝赋予你的一个天赋,让你能够处理好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些人相信自己能成为想成为的那种人;另一些人可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这就是说,相信你就可以做到,你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你可以问自己一些重要的问题,它们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你自己:我要做什么?我要怎么做?我进行得如何?我的设想是什么?我的设想是否有误?我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我期望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现在要做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当你这样问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接下来你只需一步一步把它做好就可以了。当你写下你的“梦想清单”:我的梦想是成为……的时候,你的潜意识就开始工作了,接下来,你就要使用“吸引力法则”,聚焦你的梦想,令自己聚焦并运行在梦想的轨道上,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看过电影《乔布斯》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因为一个字体,他开掉了或许是整个公司最好的程序员。那是苹果刚刚上市、整个公司飞速发展的阶段,乔布斯秘密准备一款他个人极度重视的个人电脑品牌:Lisa。但由于一贯的苛刻与完美,Lisa团队表示压力山大,换句话说:完美是不存在,乔帮主的要求得太多了,太不切实际了。于是,项目负责人Bill 征求乔布斯的意见:能不能先不要在意字体的事情?很显然,这换来了乔布斯的咆哮:任何一件小事,都重要无比。乔布斯清楚自己想要成为完美主义者,结果他真的做到了。
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付诸行动和坚持,你也可以像耶鲁大学那3%的学生们一样成功,如果够幸运的话,你也可以像乔布斯一样成为自己的完美主义者。你的思想会带你走得更远,你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