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四: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呢?
“别人家的孩子”多么熟悉的词汇啊。
在中国,“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成为很多人童年的阴影、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一起习惯了和别人比。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不满足,越来越不快乐。
而彼得森提醒人们,首先要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才可能做最好的自己。
如何破解这个困局呢?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有些比较是毫无意义的,只是给自己徒增烦恼而已。所以,放下无谓的比较,是走出错误认知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部分人生来就比我们更有优势,例如,哪些智商超高的天才,一些出生在超级富豪人家的。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世界上还有一部分人生来就比较弱势,例如,残疾人,他们的成长奋斗历程比我们更艰辛和困难。所以我们要客观的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是走出错误认知的另一种方法。
大部分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去做出选择的。决定是行动的前提,因此,做决定时就要明确价值导向、效率和方式,才能确保有好的结果。
有些人无法接受失败的结果,会开始自我批评,变得消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在彼得森看来,凡事都追求成功的人,或许意味着他其实并没有展开过任何新的挑战。
也许现在是成功的,却没有得到成长,而成长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收获。
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就必须认清自己究竟是谁,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其实,认识自己真的很难。
很多时候,我们都活在应该的怪圈里。这个岁数该谈恋爱了,应该结婚了,应该生孩子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准备好,不是吗?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敢于冒险和求真,敢于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活成什么样子。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要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外,我们还应该制定一些符合实际的、脚踏实地的目标,例如,计划一场旅行、买个kindle、今天攒1万块钱等等,而不是那些要成为百万富翁、换辆法拉利等不切实际的目标。
脱离实际的愿望不过是个白日梦而已。
总之,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就要关注自己当下最在乎的事,聚焦要事,忽视其他的一切。
同时有选择性的看待那些有助于成长的东西,识别那些障碍,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