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整个红楼梦中唯一一个笑道最后的人物,不是大观园里的众千金小姐们,也不是含玉而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贾宝玉,她身份的芥荳之微足可忽略不计,普天之下比比皆是的农家老妇孺。而这样一个小人物却和荣华尊贵的贾府扯上了关系,又得到贾府上下一致关照,在宏伟浩瀚的大剧中全是而退,实现了自己一家华丽变身,“她”就是刘姥姥。
曹公有意把这样一个人物带进故事里,而且大幅书写,绝不是加章凑热闹。我想 偌大的贾府肯定也不止刘姥姥一个穷亲戚(何况亲戚都算不上),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林有远亲。”以贾府的实力和名望在当时少有人不知的,那么几代人建立的人脉中,也不乏一些穷困缭绕的远亲,更不乏主动寻求关照的,又或如刘姥姥来打秋风的,只是作者借刘姥姥一人表现出来罢了。
有意思的是,所有人物的好坏作者本人没有明说,而是照本色描述,好赖留与读者评判。但敏感的读者不难发现,曹公本人对这一类人物心里是厌恶的,我们揣摩贾宝玉的心态就可见一斑。奈于阶层不同,不与之近处,更不与之见识,虽知其九九,故作不谙世事,满足其需,且无伤大雅,权当过客而已。
书中刘姥姥总共出现三回,第六回一进荣国府,是因家中贫寒、生计犯难,想起二十年前祖上做过小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势力,便
连了宗认做侄儿。本是来投王夫人的,因周瑞家的巧指点,又极力引荐,方与凤姐结缘。实乃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为了能得到接济,舍着老脸去碰一碰。好在见了凤姐并无嫌疏,一应周全相待,看此情形刘姥姥心神方定才说道:
“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做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凤姐早已明白了。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遂说了一番不如意的话,使刘姥姥心凉半截,而后又拿出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与刘姥姥,原本心灰的刘姥姥转眼就乐的不知所处。得了银子后关于刘姥姥的描述,作者仅用了九个字,却入木三分:“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恰到好处的刻画出小人得惠时的情绪变化。
而这二十两银子,换算今日的价值大约近两万人民币(一两约900元),对于食不果腹、且无任何收入的乡野农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对于贾府,不过是省了几个丫鬟的做衣服钱而已。这一切刘姥姥是看在眼里的。
因头一回就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故有了二进荣国府,出现在三十九回。而这一回所见、所闻、所享、所受将大大超越了自己的预期,足矣让她们改门换户。这一回刘姥姥带了一点丰收的瓜果蔬菜,名则感谢上次贾府的接济,实则我们都知道、包括她自己也知道偌大的贾家不缺这点东西,光是自家租出去的田地也有上千亩,还不算自留地的菜园子,她只是借着给太太姑娘们请安的名,再进一趟贾府。因为她深知这样的大户人家即便地上剐层灰,也够她们庄稼人好使一段光景了。这才是她的精明之处。
书中说道“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 所以察言观色,精准的给自己定位,便是她的拿手绝活。这次恰逢下人报与王夫人刘姥姥来时被贾母听到,想之有个年龄相仿的伴说说话,遂叫人请过来。正是贾母的高规格款待,以致贾府上下对其不敢怠慢,礼遇甚高。不但在府中留住几日,侍儿换洗打扮、设宴相邀,又有贾母亲自陪同游览大观园。用刘姥姥的话来说:“
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里买画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上去逛逛。想着画不过是假的,哪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子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
这个乡下老妪厉害之处在于,虽进入了梦幻般的境地,且有些飘飘然,却依然清醒的知道自己不过是给高贵的贾府上下带来一点别样乐子而已,因此拼老力的出丑,哗众取宠。她明白这是她唯一的价值所在。气质高雅,人物尊贵的贾府,对庸俗接地气又有诙谐风趣刘姥姥很是来致,一大群人当做看丑角一样拿她乐呵,她越是知道这样,便越是卖力的摆弄,成功的将众人逗得开怀大笑。大观园里终日一副沉闷的氛围,因为刘姥姥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这也是众小姐和丫鬟们对刘姥姥的好感来源之一。
当在宴桌上看到众多不曾见过的美味珍肴时,不免兴奋的失态自讥:“老刘,老刘,食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得一干人笑翻桌底。看似众人玩弄了刘姥姥,其实是刘姥姥玩弄了大家。因为从头至尾她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向着她预定的方向发展。
临走时又有贾府上下多人对其相赠物品,我们且来看刘姥姥这一趟贾府之行得到的实际东西有多少:皇宫御用的纱料“轻烟罗”两匹、茧绸两个、两匹绸子、一盒各样式的宫廷制造点心。她来装瓜果子的两条口袋又给复填满了:一条装了两斗御用粳米;一条装满了各样干果。一包银子(八两)、两包五十两(共一百两)、两件袄儿、两条裙子、四块包头、一包绒线、一盒面果子、荷包两个、成窰五彩小盖钟。。宫廷制药物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
这些银钱在当时足矣让一个小家庭过上小康生活,刘姥姥正是靠着接济来的财物挣了好几亩地,自家打了一口井,置办了家产,俨然一个富户人家。而那些青丝罗缎的都是宫廷上品,非民间绅豪有钱能够买到的,即便是达官贵人也未必能拥有一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全球限量版的奢饰品。当地人知道她家搭上宦官世家,更是不敢轻看,地位身份实现逆转。俗话说:“大家一滴水,小家一口井。”说的就是这个理。
正所谓: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凤姐命人去请的,正值凤姐气若游丝,意在托孤给刘姥姥的。有了前两次善施,最终在贾府及凤姐落难时,刘姥姥仗义出手解救巧姐,又为其做媒与当地极富人家周氏。
巧姐寄住刘姥姥家时,当地乡绅富豪听说大家千金在此,都来看望、又送与好吃的。作为普通人家来说,平时都与这些人家搭不上话的,因巧姐的到来,一时蓬荜生辉。而她的搭救只是将巧姐藏起来,暂避卖身的风险。可以说如顺水推舟般简单,却实现了两头讨好双赢的结果。
纵观刘姥姥的处世精妙,不得不为之赞也,真乃人生之大赢家!
曹公笔下的刘姥姥是活的最实在的人,她的精明全在于的生存之道,虽对小人物的心思有所不屑和厌恶,存有批判色彩,但结尾还是褒其高明的。
其实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刘姥姥能有这番收获,最该感谢地一个人是“周瑞家”。初到荣国府是管家周瑞家接待的她,知其来因后,尽力帮她在凤姐那引荐。有了凤姐这层关系,第二回凤姐便引荐给贾母,凤姐知道贾母见其后礼节上肯定少不了,一则满足她所需;二则为贾母找了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说话。岂不美哉!而贾母因与刘姥姥投机,便赏予甚厚。周瑞家——王熙凤——贾母三个人的善心接力,惠泽了刘姥姥。
不少红迷们对刘姥姥的评价很高,且都是正面的,就是因为第三回的出手相救。倘若只看前两回的话,那么又是完全另般景象。在我看来,即便没受过贾府恩惠的人,只要稍有正义心,都会这样做的,何况是改变刘姥姥人生的凤姐和贾府呢。所以说也不必过分高评。
红学自古以来争议纷杂,不过有利于文学发展。正所谓一百个人看,就有一百个贾宝玉。我所看到的刘姥姥就是这样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