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之前,从没有哪一天让我对冬至节的认识有如此深刻。
一早第一次打开手机时,扑面而来的是这样一条微信:“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记得吃饺子哦!早安!”哦,原来冬至到了,若没有微信,我都忙忘了。
到了中午,微信画风变成了这样:“这一天,八百个人告诉我要吃饺子,可没一个人告诉我在哪吃,都谁,谁请,啥馅的。”看来大家有些不胜其扰了。没谁请我吃,我既要上班又要保证欣儿早早吃到午饭,这顿饺子只能安排到晚上了。
下午上课时问孩子们:“关于冬至节,你了解什么?”全班一口同声:“吃饺子!”天,微信把他们引导的只知道吃饺子了。于是,临时普及了下古代关于冬至的习俗。当然,也是打开手机看的。写作群里的梧桐潇雨妹妹一早就发了资料,我就直接拿来主义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既然是自古以来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自然也会引得无数文人雅士诗兴大发,以独特的感触吟咏之。现如今,友人相聚于冬至日之时,也会谈论起关于冬至的文化,而冬至古诗词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赏读间使人感受到冬至的文化韵味。 ”介绍完这些干货,兴之所至,我又读了几首写冬至的诗。这时再看我的孩子们,嘿,没一个不认真听的,每双眼睛都充满了向往,每张笑脸都洋溢着 陶醉,真是心向往之,神游其中了。师者心中大快。
晚上,全家团聚。我们一边看《国家宝藏》,一边包翡翠饺子,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我把翠绿的饺子端上桌的时候,糖正好洗了他和土豆下午摘的鲜红的草莓,好漂亮的搭配!才疏学浅的我该怎么描述这个艳丽又温暖的冬至夜呢?
还是用手机吧,抓住冬至节的尾巴,把感动我的细节写出来,把我亲手做的美食拍下来,在这个人人离不开的世界里,送上今晚的最后一波温暖,为这个节日的繁荣尽我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