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年初以来,若论哪个省市的足球事业最受人关注,梅州无疑是风头一时无两。
先是中甲升班马梅县铁汉引进了穆里奇、阿洛伊西奥两名重量级的外援;
前两天,另一只中甲球队梅州客家又签下包括原深足球员王伟龙在内的四名内援,以及尼日利亚国脚乌佐舒库;
不仅如此,广东女足1月份也迁至五华,更名为梅州辉骏女足,队内目前有谭茹殷、钟秀东、谢绮文、陈巧珠、陈丽娜等五名国字号球员……
梅州这样一个地级市竟拥有三支甲级队,放眼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而“足球之乡”这个响亮的名号频频被外界重提,也让我这样的“外围”客家人感到激动和骄傲。
2、
说起来也怪,我第一次与梅州足球的亲密接触,竟带着一丝莫名的耻辱感。
那一年的深足还叫深圳金威,我记得是主场对阵大连实德。赛前俱乐部高层东拼西凑,高调拿出65万的赢球奖金,希望给内忧外患的深足打上一针“兴奋剂”。上半时,客家籍右边后卫李建华杀入禁区,在几乎零角度的情况下打入一粒进球,帮助深足取得领先;下半场,风云突变,扬戈维奇梅开二度逆转比赛。
赛后,李建华一脸尴尬地举着10万元进球奖支票与领导合影。
在现场看球的我,那时还是个有血性的小伙子,心里不住骂骂咧咧:太TM窝囊了,要是有11个李建华这样的客家球员,还怕你们大连?!
我并不知道,当年虽然流传着“北有大连足球之城,南有梅州足球之乡”的口号,但人才辈出的梅州足球,其实在职业化的道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更遑论大连。
那时我对梅州足球的了解,仅仅是来自那些踢野球的梅州同学。
大一新生那年,深大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校队院队选拔新生,先问籍贯后看踢球;梅州的,技术好,身体差;潮汕的,拼劲足,脚下糙;湛江的,身体棒,不好管……
我战战兢兢地回答:师兄,我是潮汕地区的客家人,两个地方的特点我都具备——身体差,脚下糙……
3、
这两年,接触了不少梅州足球人。
深圳业余足球圈就不说了,只要你踏入过大大小小的野球场就知道,客家话绝对是“官方指定用语”——相当于法语之于联合国官方语言吧!
去年有幸旁听了丹青足球的何柏俊大师畅聊足球。作为一名客家籍艺术家,他对于足球的理解简直可以用奇思妙想来形容,他亲自设计球衣、足球,将国学与足球青训融合,修建足球博物馆……
也曾在饭局中旁听了盛家家居曾震宇的“吹水”。先不说这位深足故人的功过得失、是是非非,他作为一名客家籍企业家对足球的关注和折腾,总归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梅县曾宪梓球场的两次看球经历,心情很复杂,还有那些不足为外人道哉的阳谋阴谋。尤其是淘汰赛那个客场,场内场外的氛围都非常紧张,安保也是如临大敌。肖建佳——没错,就是被扬戈维奇两次洞穿球门那位——他见我面色凝重,就过来安慰我:没事的,别看吵吵闹闹,我们客家人很文明的,不会冲进来打你。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深圳足球失败了,梅县铁汉冲甲成功——队员们躺在一摞一摞的现金上畅饮庆功酒,据说,铁汉生态的老板刘水开出的冲甲奖金高达2500万元,还另奖5套房……
还有我的朋友,五华客家人,他每年春节回家,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踢球。他踢的贺岁杯不仅有老板出资赞助,夺冠还有花车巡游——坐在突突突的农用车上,举着1米多高的冠军奖杯,走街串巷,鞭炮锣鼓齐鸣……
记得几年前,我爸很严肃地召开家庭会议讨论我妹妹的人生大事。他就一条要求:绝不能嫁给梅州男人!老一辈潮汕客家人是有偏见的,认为梅州客家男人不务正业,成天在外面踢球,对家里不管不顾,这还了得!?
妹夫第一次来家里,我爸一听说他是大埔人,很高兴地说,韩江源头,蜜柚之乡,出了李光耀这样的名人,好地方;我欲言又止,大埔,一个连乡镇足球联赛都办得风生水起的好地方……